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翻身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条华蜗牛翻身习性,并研究蜗牛体重、环境温度、光照强度、饥饿和取食等因素对翻身时间的影响作用。【方法】将蜗牛身体倒置后,用秒表记录蜗牛身体从倒置至恢复原状的翻身时间长短来比较不同因素对翻身时间的影响。【结果】翻身时间随体重、光照强度和饥饿时间增加而增加,而随温度和取食时间增加而减少。体重与翻身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01)。三体重组(I、III、V)翻身时间在30~40℃和取食48h分别极显著短于相应10℃和12h的(P<0.01)。在最低强度的白炽灯光(37.8LX)下翻身时间都极显著短于最高光强(4310LX)的,相同光照强度不同光质对翻身时间也有一定影响。饥饿72h后翻身时间都极显著长于12h的。【结论】条华蜗牛身体倒置恢复原状的时间可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除受到自身体重的影响外,还受到如光照、温度、是否取食等多个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选择2~4胎次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水平将奶牛分为亚临床酮病组(SCK组,16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0头),记录围产期奶牛体况(BCS)和产后1~8周的泌乳量,分析产后第60 d乳成分变化;并于产前21、14、7 d和产后1、3、5、7、14、21 d分别进行血液样本检测,分析围产期奶牛血液中游离脂肪酸(NE-FA)、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高血糖素(GC)、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奶牛相比,SCK组奶牛血液中BHBA浓度在产后3~21 d显著高于C组(P<0.05),1~8周泌乳量低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样中乳脂率和脂蛋比显著高于C组(P<0.05)。血液样本分析表明SCK组奶牛血液NEFA在产后7、14 d显著高于C组(P<0.05),GLU水平在产后3、5、7、21 d显著低于C组(P<0.05);SCK组奶牛血液中TG、CHO、HDL-C有所下...  相似文献   
63.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活水平、健康幸福的重要体现。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畜牧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为实现“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该文对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64.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痘疫苗、羊痘重组质粒、绵羊痘病毒核酸和山羊痘病毒核酸阳性样品能够在试纸条上显示出阳性条带,而对其他样品不显示阳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5.
2018年伪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征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当前伪狂犬病病毒(PRV)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的方法对2018年1-12月来源于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328份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猪的组织样品开展了PRV-gE的检测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时针对所分离的病毒的gBgC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展开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2份样品为PRV-gE基因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93%。从92份PRV-gE阳性样品分离到13株PRV。分别基于gB基因部分片段、gC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13株PRV与我国2012年以后流行的毒株(如HeN1等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2012年以前所分离的毒株(如Ea等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此外,绝大多数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如NIA-3、Bartha、Kaplan等)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相对于国外分离株及国内早期流行的经典毒株而言,13株PRV分离株的gB、gC和gE蛋白中均存在许多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变异。本研究对于了解我国PRV流行现状及当前流行的PRV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以3个品系花椰菜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花椰菜BoPGIP2基因,并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油菜的PGIP2基因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ExPASy分析发现BoPGIP2理论分子量为37.02kDa,等电点为8.51,分子式为C_(1672)H_(2604)N_(436O487)S_(13),不稳定系数为34.95,为稳定蛋白,脂肪族指数为92.48,GRAVY值为-0.096,表明其在一级结构上的亲水性、疏水性差异不显著。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此蛋白属于分泌途径信号肽蛋白;qRTPCR分析发现BoPGIP2基因在花椰菜高抗菌核病品系、中抗菌核病品系中均是茎和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而在易感菌核病品系中则是根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叶和茎中相对表达量较低,这与抗菌核病强弱具有一致性,推测此基因很可能在调节花椰菜的抗菌核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和各类传感器在作物育种和田间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作物表型组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兼具了高精度、高通量和高度自动化的作物表型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新品种的选育和优化了田间管理。作物三维重构技术是作物表型组学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是精准描述作物形态全息结构的重要工具,而作物的三维重构模型对于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作物株型特征评价、植株结构和表型相关性分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总结作物表型中三维重构技术研究进展,本文从作物三维重构的基本方法与应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等三个方面展开综述。本文首先归纳整理了现有作物三维重构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同时在归纳作物三维重构方法一般性流程的基础上,对各类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剖析,归纳整理出了各类方法在实施时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其次,本文依据研究目标对象不同将作物三维重构的应用分为单株作物重构、田间群体重构和根系重构三部分,并从这三个视角对作物三维重构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依据精度、速度和成本三方面,探究了各个方法对于不同作物三维重构的研究现状,分析整理出不同重构对象背景下作物三维重构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从作物三维重构全程自动化、4D表型的构成、作物虚拟生长与模拟育种和智慧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作物三维重构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垂柳是水乡、平原、低湿滩地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防浪、护岸的水上保持树种和庭园绿化树种。本文对垂柳育苗与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9.
以超声波(40 kHz、300 W)辅助异抗坏血酸(0.5 g/L)处理鲜切苹果,通过测定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鲜切无任何处理样品为对照组,探讨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试验组)对鲜切苹果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苹果的BI值、PPO活性及P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多酚含量高于对照组.在贮藏初期和后期,试验组PA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在贮藏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活性,继而延缓贮藏期鲜切苹果的褐变.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对‘龙麦35’与6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F1进行选育和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多年生麦草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一致,具有出色的抗寒性;寒地多年生麦草1-1-4和7-31花期同‘龙麦35’同步,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杂种F1为两亲中间型,植株成活率低,减数分裂时期寒地多年生麦草的染色体可同‘龙麦35’染色体发生配对,但染色体组配对不完全,单价体数量多于二价体,导致植株不育。F1植株虽不具有抗寒性,但具有割后再生性。8个F1株系,仅株系F118731结实,GISH检测结果表明,F218731染色体组带有27条‘龙麦35’染色体,14条麦草染色体和1条小麦-麦草易位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可为寒地多年生麦草染色体组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