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研究仿刺参幼参对维生素B_6的最适需求量,配制维生素B_6实测含量分别为1.23、5.29、9.35、17.47、33.71和66.17 mg/kg的6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2.23±0.11) g的仿刺参幼参12周。结果显示,①随着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实验仿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在D5组达到最高值;体壁粗蛋白含量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D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②体腔液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③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肠壁厚度及绒毛长度均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适宜需求量为45 mg/kg。  相似文献   
92.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精氨酸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精氨酸配制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9%、1.83%、2.34%、2.80%、3.39%和4.08%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饲喂初始体重为(12.03±0.03) g的许氏平鲉幼鱼56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含量的升高,实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先升高后降低,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低后升高,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D2、D5和D6组(P<0.05);D3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全鱼和肌肉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氨基酸(ΣA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先降低后升高,D3组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一氧化氮(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3和D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先升高后趋于平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D2~D4组显著低于D1、D5和D6组(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以WGR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许氏平鲉幼鱼[(12.03±0.03) g]饲料中精氨酸适宜需求量为2.78% (占5.56%饲料粗蛋白)。  相似文献   
93.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 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各饲料组(M50、M100、S100)成活率显著高于 FO 组和 N100组(P?0.05);微藻粉替代鱼油不影响牙鲆稚鱼主要脂肪酸的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14:0、C16:1n-7、C18:2n-6、C20:0、C18:3n-3、C22:0、C20:4n-3、EPA、C22:5n-6和 DHA 的百分含量均与其饲料中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及 DHA/EPA 比率均与其饲料组成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微藻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完全可以满足牙鲆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各种脂肪酸均可以被牙鲆稚鱼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且添加两种微藻后提高了稚鱼的 DHA 含量和 DHA/EPA 比率,与鱼油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牙鲆稚鱼的成活率。因此,以微藻替代鱼油在牙鲆稚鱼的培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 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 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 在Ⅴ期卵巢氨基酸组成中,除蛋氨酸、组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P<0.05)。  相似文献   
95.
将特殊制粒工艺、普通制粒工艺等制作的刺参配合饲料以及2种商品饲料投人到养殖池,测定其在2天内几个时间点的氨氮产生量,经过对比发现,经过特殊制粒工艺制作的配合饲料,酬、时后的氨氮产生量明显低于普通制粒工艺和2种商品饲料,说明使用这种特殊制粒工艺能够增加饲料在养殖池中的稳定性,减少氨氮的产生,保护水质。  相似文献   
96.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国内外4种商品微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浸泡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溶失、浸泡液中有机氮及有机磷含量的差异,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其对部分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微颗粒饲料D4的沉降速度较快外,其他3种相当;前5min溶失的物质是各种微颗粒饲料总失重量的大部分;国内外微颗粒饲料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如: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较大差异;浸泡30min时,各种微颗粒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前后波动幅度小;浸泡30min时,微颗粒饲料D1浸泡液中溶解有机磷含量是最低的,而溶解有机氮含量是最高的。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商品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差异较大,这与各种微颗粒饲料的营养配方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刺参生长、消化与糖代谢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1.46±0.06) g的刺参幼参为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棉子糖,配制成棉子糖含量分别为0.00%(D1)、0.02%(D2)、0.03%(D3)、0.06%(D4)、0.08%(D5)和0.11%(D6)的6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67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棉子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D2~D5组显著高于D1组,D4组达最大值,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棉子糖含量的影响。(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3、D4组显著高于D1组;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D4组达最低值;D3~D5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D1组,D5、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3)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升后降,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活性在D4组达最大值,丙酮酸激酶活性在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先上升后平稳,D4~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4)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量均先升后降,D2~D6组均显著高于D1组,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
地源热泵技术在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工厂化养殖中耗能高、污染重等问题,提出了以地源热泵技术为基础的利用地热这一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使用地热既解决了工厂化养殖中能耗高的问题,又减少了向海域中排放养殖废水,达到保护海域环境,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的目的,符合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饲料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体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了6种n-3/n-6 HUFA(D1:14.28,D2:9.26,D3:5.66,D4:3.06,D5:2.02,D6:1.50)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以许氏平鲉幼鱼(36.30±0.03) g为研究对象,在网箱中养殖65 d,分为6实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发现:①饲料n-3/n-6 HUFA对许氏平鲉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n-3/n-6 HUFA降低,幼鱼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D2和D3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各组。②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别在D2、D3组达到最大值。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2组显著小于其他各组。③各组织C20:4n-6含量随n-3/n-6 HUFA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而C20:5n-3、C22:6n-3和n-3/n-6 HUFA整体呈下降趋势。④鱼体脂肪酸组成受饲料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腹脂、肌肉、全鱼、肝脏,且各组织C20:5n-3与饲料C20:4n-6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比例(5.66~9.26)的n-3/n-6 HUFA显著提高实验鱼的生长,改变体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作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许氏平鲉幼鱼饲料中n-3/n-6 HUFA的适宜比例分别是8.93和8.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