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草原是锡林郭勒地区的主体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对深入理解该区草原气候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6-2020年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近地层综合观测资料经过异常值剔除和缺失值插补后进行统计分析:1)利用最小二乘法和能量平衡比率法,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能量通量平均日变化特征、能量闭合特征,进而分析讨论了大气稳定状态对近地层能量闭合特征的影响;2)分析了5年平均能量通量逐月日变化特征;3)分析了该地区的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主要以感热通量为主,约占净辐射的36.95%。生长季的能量闭合斜率高于非生长季,全年平均能量闭合斜率为0.69。近地层大气稳定层结出现的频率大于不稳定层结出现的频率,且不稳定大气条件下的能量闭合率更高。通过对碳通量的分析发现,该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生长季的日总净固碳量为2.44gc·m-2·d-1,非生长季为0.57gc·m-2·d-1。  相似文献   
12.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人为干扰(包括放牧、开垦和禁牧)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和放牧会导致土壤,主要是表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下降,而开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为明显;禁牧会提高土壤各种养分的含量,而且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全氮、速效氮及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明显的负直线相关关系;速效K、速效P含量则与土壤深度的关系符合二次幂函数关系;全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微弱的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禁牧可以提高典型草原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遏制草原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13.
建立水分平衡动态模型是研究草原生态系统水循环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本文利用锡林浩特观象台多年观测资料和2008 ~ 2009年野外试验资料,基于SPAC原理,依托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建立了0~ 1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提出初始土壤贮水量、实际蒸散量、渗漏量和植被截留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及植物根系层深度确定的依据;通过...  相似文献   
14.
典型草原作物系数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水分试验,运用水量平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锡林浩特典型草原作物系数(Kc)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对Kc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滞后现象,前一旬土壤有效贮水量与当旬作物系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66,P0.001);随着土壤根系层深度增加Kc逐渐减小,但幅度不明显;干旱会减弱深度对Kc的影响。(2)生长季内Kc、盖度、叶面积指数(LAI)的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用3项式拟合效果均较好;Kc与LAI和盖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r=0.75,p0.001;0.72,p0.001)。(3)气温是影响Kc的主要气象因子,其次是降水,空气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弱。(4)综合考虑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LAI是影响草原作物系数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土壤水分(W)的影响居第三,盖度(GD)的影响通过LAI来体现,降水(R)影响最小,即各因子对Kc影响的排序是:LAIET0WGDR。  相似文献   
15.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依据2008年野外水分试验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作物系数,分析了其在生长期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典型草原作物系数与返青后年日数和大于0℃积温的模拟方程,可用3次多项式拟合;基于FAO分段直线法确定出作物系数典型值,分别为:初始生长期0.43,生长中期1.02,生长后期0.90,并与推荐值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了利用LAI修正胁迫条件下典型草原区作物系数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土壤水分与实测结果基本接近,平均相对误差为6.2%~13.6%。  相似文献   
16.
为了草地生态环境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合理安排牧业生产,根据1984—2012年锡林郭勒盟3个农(牧)试验站榆树的物候观测资料,利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榆树春季萌动和秋季叶变色的物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榆树春季平均芽开放期有推后趋势,全盟平均推迟速率为10.1 d/10 a,其中21世纪第1个10年内出现推后的年次百分比最高,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3年次之;秋季叶全变色期有推迟趋势,全盟平均推迟速率为3.9 d/10 a,其中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第1个10年内出现推后的年次百分比达到最高值;全盟除锡林浩特和太仆寺旗分别与最高气温和最低地温对榆树物候期影响显著外,其余地区的其他温度影响不明显;近30年来锡林郭勒盟春季、秋季物候期整体向后推移,致使生长季向后延迟。  相似文献   
17.
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质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激光  王英舜  武魁  王若静  徐践 《草业科学》2009,26(11):109-112
根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试验牧场群体放牧绵羊1987-2007年21年监测资料,对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羊体质量年变化呈“余弦”曲线,最低值出现在4月末,最高值出现在10月末。暖季绵羊体质量平均增量0.086 3 kg/d,冷季绵羊体质量平均减量0.049 6 kg/d。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影响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增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排序是:温度>风速>气压>湿度>日照>降水,其中温度和风速是影响放牧绵羊体增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秋季日均温度-2.9 ℃是当地放牧绵羊体质量下降的临界温度,春季日均温度10.7 ℃是当地放牧绵羊体质量上升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草生长特性与主要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围封和放牧2个样地上3个水分梯度的野外试验,以试验区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2个物种及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适宜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特性和水分胁迫、放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适宜条件下针茅、羊草的最大高度和生物量分别是87.9㎝、40.3㎝和280g/㎡、54.2 g/㎡,群落的最大生物量、盖度和LAI分别是467.6 g/㎡、91%和2.7。(2)物种高度、针茅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均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羊草地上生物量生长曲线S型特征不明显;群落盖度和LAI分别用二项式和三项式拟合效果较好。(3)水分胁迫对草原植被生长有明显的负效应,并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与高度相比,生物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强烈,羊草对水分的敏感性大于针茅;在土壤相对湿度40—50%时,群落最大生物量和LAI降低近50%,盖度减少30%多。水分充足时,针茅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所需要的热量为>0℃积温2500—2700℃。(4)放牧样地群落和物种的生长特征除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外,都优于围封样地,放牧样地羊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株茎数比围封样地少25%和66.8%。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如同汽车的心脏,心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机体的运作状况。发动机由许多零部件组成,有着复杂有序的机械运动。怠速运转是体现发动机运作状况的最基础表现,怠速稳定性的好坏进而影响行车过程的舒适性。文章通过分析各种汽车怠速不稳的情况来改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减少汽车怠速不稳维修过后的再次发生机率以及汽车怠速不稳的诊断与排除难度。  相似文献   
20.
一年生植物功能群对放牧草原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草原群落重要层片的一年生植物功能群,在湿润季节和年份高度发育补偿群落生物量、维持放牧草原生态系统稳定,但尚不清楚一年生植物功能群通过这一补偿方式如何补偿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影响土壤呼吸。基于2012年和201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针茅(Stipa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典型草原两个放牧强度试验样地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研究表明,1)一年生植物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的补偿作用及生长季土壤呼吸累积量在湿润年份(2012年)均大于干旱年份(2013年);且在中度放牧处理中均显著大于轻度放牧处理(P0.05);2)土壤呼吸与一年生植物功能群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5cm温度和土壤0-10cm含水率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由此表明,当放牧降低了草原群落多年生功能群生物量时,一年生植物功能群在湿润季节和年份可补偿群落生产力、促进土壤呼吸排放速率,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