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231篇
  344篇
综合类   1168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173篇
畜牧兽医   642篇
园艺   245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草地净植被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结合实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计算了草地降水利用效率(PUE),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草地类型PUE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PUE在研究年限内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年0.0035 g·m-2·mm-1,14 a的平均值为0.38 g·m-2·mm-1PUE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基本格局。PUE分布在0.2~0.4 g·m-2·mm-1之间的比例最大,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55.6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的边界地区,呈增加趋势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年限内PUE的变异系数分布在0.07~0.85之间,变化稳定的区域所占面积最大,为总面积的43.43%,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附近。不同草地类型间PUE均值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草甸(1.06 g·m-2·mm-1)>坡面草地(0.80 g·m-2·mm-1)>平原草地(0.30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甸(0.29 g·m-2·mm-1)>荒漠草地(0.23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地(0.094 g·m-2·mm-1)。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PUE与降水成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正相关,PUE的变化对降水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2.
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辽河水系,在鱼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鲶科、鲶属,是一种凶猛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淡水鱼,最大日增重每尾鱼可达75g以上,最大个体体重达120kg以上。怀头鲶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低溶解氧,容易饲养,起捕率高,在冰下也可摄食,当年鱼苗即可养成商品鱼,并且养殖效益高,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北方地区养殖的名优品种。北京地区池塘条件优越,野杂鱼等天然饵料生物相对充足,且消费市场巨大,大规模养殖怀头鲶在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丰富消费市场、提高渔民养殖效益上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北京市房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了池塘套养怀头鲶的试验,取得成功,并总结了一些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安徽省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缺失区ORF23/24和ORF14/15的遗传差异及其与世界各地WSSV的遗传进化关系,2016年4月—8月,在安徽省6个市采集了9个养殖克氏原螯虾样本进行WSSV套式PCR检测,扩增病毒缺失区ORF23/24和ORF14/15,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9个样本均在第1轮PCR扩增中获得阳性结果,其ORF23/24区与中国台湾株(TW)比对,缺失5 892 bp或9 310 bp,其ORF14/15区与WSSV祖先株(TH-96-Ⅱ)比对,缺失5138 bp或5948 bp。其中8个样本中WSSV与2008至2010年在江苏的克氏原螯虾中检测到的一些毒株的ORF23/24和ORF14/15区缺失情况相同,且这些病毒ORF14/15区均缺失5 138 bp,与TW株缺失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微滤机过滤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试验第1天、第30天和第60天对无微滤机的池A及微滤机过滤的池B两个养殖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采集水样,平板计数法测定养殖水体弧菌、异养细菌总数后,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养殖水体弧菌属(Vibrio)、红细...  相似文献   
85.
蟹笼是用饵料引诱捕捞对象入笼而捕获蟹类等渔获物的一种被动性渔具,在海洋捕捞分类上属笼壶类渔具。蟹笼作业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渔获价位高、渔具简单、操作方便、对渔民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在福建省有一定的规模。国内对蟹笼的报道也较集中在捕捞技术、选择性、渔获试验分析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闽中海域做过蟹笼作业渔具渔法方面的研究报道。对于蟹笼作业渔获组成,仅见洪明进等人有过简单报道,缺乏对其优势种的报道。据“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2009)”,  相似文献   
86.
草鱼野生与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进行了微卫星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个草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个选育群体除了平均等位基因数外,其他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4个野生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检测显示,在12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62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62个群体—位点组合中只有11个组合其近交系数值为负值,其余的51个组合的Fis均为正值。6个草鱼群体AMOVA分析结果显示,3.7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6.2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整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为0.038。进一步分析各个群体间Fst,只有石首群体与F1、F2群体之间的Fst大于0.05,处于中等分化,其余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且F2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Fst比F1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Fst大。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大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基于Dn建立的UPGMA系统发育树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研究表明,经过2个世代选育后,相比4个野生群体,2个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虽有部分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已发生变化,但其遗传分化程度尚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出更加完善有效的选育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7.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8.
王艺  胡秀彩  吕爱军 《水产科学》2012,31(8):507-510
正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是体内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介质,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1种IL-1家族成员,包括IL-1α、IL-1β、IL-1ra、IL-18、IL-1F5和IL-33等[1],目前在鱼类中只发现了IL-1β和IL-18。研究表明,IL-1β在鱼类皮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89.
橄榄鲜食果品质的感观与理化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果实理化分析新成果,初步提出橄榄鲜食果品质评价指标。鲜食橄榄果实评价以感观评价为主,理化测评为参考。感观评价分内质与外观两部分,内质项目包括果实肉质粗细、韧脆、回甘和甜香,外观项目包括果实斑痕、整齐度、形状与大小、色泽。理化测评项目包括可溶性固形物、膳食纤维、单宁、总糖、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可食率。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西峡黑烟镇自然保护区24种中药材叶片中氯、硫、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药用植物体内3种化学元素成分随植物器官的不同和同一器官的发育期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其氯、硫、氟元素的分布为叶茎根果实(种子),同时还与植物的生活型有关,表现出草本植物乔木植物的规律性。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一批大气污染的净化植物和抗性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