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12.
13.
施用生石灰改良果园酸化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果园土壤酸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酸化后造成的果树病害也越来越多,如由于缺钙而引发的苦痘病、痘斑病,锰中毒而引发的粗皮病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使果农经济效益下降。1生石灰的作用1.1中和酸性,降低铝、锰的活性,消除Al3+、Mn2+等的毒害pH值<5的酸性土壤溶液,含有大量的抑制果树生长的铝和锰,要使果树能正常生长,就需要施生石灰以中和有毒的Al3+、和Mn2+。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土壤酸性,提高pH值。1.2增加土壤有效养分①增加土壤氮的含量。适当施石灰可提高固氮微生物的活性,使它们能固定较多的大气氮,因而使含…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环境因子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温度、盐分、干旱等环境因子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种子萌发速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慢,不同温度条件下,梭梭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在90%以上;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对梭梭种子萌发进程具有抑制作用,当Nacl浓度大于44g/L时,最终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复水后的萌发恢复率均在60%以上;梭梭种子只能在渗透势为0~-2.4MPa的条件下萌发,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梭梭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逐渐降低,干旱胁迫复水后的萌发恢复率均在70%以上。通过研究梭梭种子对温度的广泛适应性,以及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后种子复水萌发的能力,探索梭梭种子萌发机制,为荒漠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安徽部分地区规模鸡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流行感染情况,试验采集21家鸡场鸡血液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 3家种鸡场的种鸡群及其后代雏鸡进行 MG 和 MS的病原检测,分析种鸡及其后代雏鸡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MG和MS的鸡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5.24%和90.48%,鸡群平均血清阳性率分别为 75.08% 和 77.01%;商品蛋鸡和种鸡的 MG和 MS血清阳性率高于育雏育成鸡;鸡群日龄越大,MG和MS的血清阳性率越高,其中300日龄以上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均为100%。病原检测发现,种鸡场存在不同程度的 MG 和 MS感染,其中 MS感染率高于 MG;种鸡感染率与其后代雏鸡的垂直感染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在垂直感染的雏鸡关节组织检测出MS病原。结果表明,MG和 MS在安徽鸡场中的感染较为严重,垂直传播是雏鸡早期感染的重要途径,并且MS在雏鸡垂直感染的早期即可侵入关节组织。 相似文献
16.
采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盐浓度下2年生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I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8)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气体交换参数,研究盐胁迫下气体交换参数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规律,探讨有利于金银花正常生长的适宜盐浓度、光照和温度条件.结果表明:(1)盐浓度为0.3%时,金银花叶片的光补偿点最低,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和光饱和点最高,光照有效利用区间为18.5—972.8μmol·m^-2·s^-1,表现出较宽的光照生态幅.(2)金银花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盐度、光照和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其光合作用的适宜盐浓度为0—0.3%,最佳生长环境温度为25℃左右;盐浓度大于0.3%时,Pn、Tr、Gs和WUE下降,并随着盐浓度的增大下降越明显,耐盐碱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3)不同盐浓度下金银花叶片PII、G8和WUE对温度的响应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Tr对温度的响应呈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FlexRay通信网络是一种新的具有确定性、容错、高速,并能支持分布式控制的总线系统,介绍其背景、技术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2 年生、3 年生、4 年生)与不同采收时间(从 9 月 10 日每隔 15 d 采挖 1 次,共采挖 5 次)采收的党参为材料,测定其生理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药材外观性状均有所改善,产量有所上升。在 10 月 10 日采收的党参,党参多糖、炔苷含量均最高。不同采收时间条件下,党参药材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显示,综评指数大小排序为 10 月 10 日(0. 772 1)>11 月 9 日(0. 770 8)>10 月 25 日 (0. 716 8)>9 月 25 日(0. 396 8)>9 月 10 日(0. 040 4);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虽药材外观性状有所改善,但内在指标(水分、灰分、浸出物)欠佳。栽培 3 年采收的党参,药材产量、炔苷含量均最高。【结论】 综合产量与有效成分评定,最佳采收期以年限 3 年采收时间 10 月 10 日左右为宜,此期党参产量较高,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19.
3种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市售化控叶面肥对党参成药期地上部的影响,选用膨根宝(G)、党参奇肥(Q)和甲哌鎓(M)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CK),在党参始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研究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叶面肥均可抑制党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抑制效应因叶面肥种类和党参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与CK相比较,叶面肥对党参植株的矮化效应大小依次为G>Q>M,喷施G和Q使党参株高分别显著降低4.3 cm和4.0 cm,藤长分别极显著缩短43.1 cm、30.3 cm,节间长分别缩短5.33 mm和9.98 mm,盛花期花蕾数分别极显著减少51枚和57枚,单果产种量分别极显著减少 79.8%和79.0%。G、Q和M均显著提高了党参叶绿素含量,较CK分别提高23.0%、15.8%和 19.2%。G和Q较CK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5.4%和19.8%,M对党参地上部抑制作用较小,对光合促进效应也较弱。叶面肥对党参增产效应依次为Q>G>M,喷施G和Q使党参鲜产量分别提高 36.3%和23.2%,浸出物和炔苷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升高,M对党参的增产效应不显著。说明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的抑促效应明显,使党参植株矮化,繁殖系数降低,光合特性改善,根部产量提高,但降低了药材品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的效应,为了确保中药材品质及生产源头安全性,不提倡在中药材生产上施用,建议通过选育株型优异的新品种和生态有机栽培调控途径提高党参栽培成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