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1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贮藏温度是影响宰后肉品质特性的重要因素,为此该试验以鹅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处理温度对鹅宰后肉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宰后24h内,在15℃和30℃贮存条件下的胸肉和腿肉与0℃相比,其pH下降速度和僵直速度均变快,且肌糖原消耗也较快。在宰后24h内,经30℃贮存处理的宰后胸肉和腿肉比0℃和15℃下的滴水损失大,并且胸肉和腿肉的肌节长度低于在15℃和0℃贮存条件下的肌节长度。在宰后0℃和15℃贮存条件下的胸脯肌肉的MFI较大。  相似文献   
62.
辽宁绒山羊主产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是我国著名的产绒山羊品种,其被毛洁白、产绒量高、羊绒综合品质优。本文通过对辽宁绒山羊主产区之一的凤城市、岫岩县部分羊只,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别于肩部、体侧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进行采样,测定了其自然长度、绒细度、白度,以探求辽宁绒山羊体躯不同部位绒自然长度、细度、白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以水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为案例,阐述了在分析供需失衡原因基础上实现供需平衡,即为技术创新的哲学原理,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在社会政策调整和时空配置技术等方面创新方向,丰富了资源与作物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以供需平衡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趋势,例证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系统认知能力的类比与辩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对高校专项资金高风险领域分析,在风险导向的审计视角下,来阐释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专项资金的立项、使用和绩效评估为着力点,分析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关注点和基本路径,试图为在高校开展专项资金内部绩效审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5.
根据堆肥中腐植酸的相关试验和研究进展,综述腐植酸在堆肥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趋势,探讨腐植酸对堆肥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有益作用,展望腐植酸研究的发展前景,为腐植酸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6.
选用1~3岁绒长、产绒量、体重等生产指标接近的母羊150只,分成5组,每组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每天光照时间为6、7、8h、逐渐缩短光照组和对照组,观察每月羊绒生长、体重、血液中褪黑素水平以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2组累计生长羊绒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28%、12.6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少增2.0kg,少增加5.4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液中褪黑素水平比对照组高53.67%~29.67%,并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和光周期的缩短呈现规律性增高,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控光试验没有影响羊只发情和受胎,相反具有良好的促进诱导发情的作用。从生产角度看,试验组比对照平均每月多长绒0.15cm,对提高产绒量意义不大,在生产上推广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7.
薛冰 《畜禽业》2023,(8):60-62
绒山羊以其优质的肉品质和产绒率,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如何提高绒山羊的繁殖性能,增加养殖效益,是养殖户关注的重点。从遗传、环境、年龄、光照、营养、生殖障碍以及激素等方面阐述了影响绒山羊繁殖性能的因素,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以辽宁绒山羊卵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羔羊卵泡发育的影响,比较了羔羊超排处理后与普通成年母羊卵巢内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的差异,同时还对比了不同配方的培养液对羔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母羔早期利用采卵的最佳时期为5~6周龄,体重在5.6~7.5 kg之间;母羔最佳的超数排卵方案是依次注射FSH 40 mg 3次、PMSG 400 IU 1次,间隔时间12 h;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2 mg/mL的BSA可以替代血清培养液(10% FBS),不影响卵母细胞最终成熟;母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低于成年母羊。  相似文献   
69.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降水少且年际间变化幅度大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耕作措施可影响土壤的蓄水,于2009-2011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深松+旋耕和旋耕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条旋耕处理有利于降低小麦播种至冬前阶段的耗水量,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2009-2010年度,深松+条旋耕处理播种至拔节阶段0~2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拔节至成熟阶段40~16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2009-2010年度的各生育时期和2010-2011年度的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深松+条旋耕处理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而且籽粒产量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70.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