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4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40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2011—2014年,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夏季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5科74种,其中,候鸟6目18科47种,留鸟4目12科25种,旅鸟1目2科2种。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 50±0. 08(Shannon-Wiener指数)、0. 93±0. 02(Simpson指数)、7. 05±0. 23(E. Pielou指数)、1. 37±0. 22(Margalef指数)。结果表明:除留鸟外,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众多候鸟的繁殖地。留鸟和候鸟4年间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指数均未发现明显的波动,说明当地生境质量及生态资源丰富度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2.
滴灌施肥对免耕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解决黄淮海平原麦区冬小麦滴灌用水量和合理的水肥配合等问题,以山东省桓台县免耕农田为试验点,系统研究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分垂直运移、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墒补灌和生育期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 mm(W1)、98 mm(W2)、130 mm(W3)、195 mm(W4)和260 mm(W5)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在130 mm滴灌水平下,分别于冬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时期设置相应的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的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氮、磷、钾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0、0、0),1水平(94.5、42.4、59.2 kg•hm-2),2水平(189、84.7、118.3 kg•hm-2)和3水平(270、121、169 kg•hm-2)。【结果】测墒补灌试验结果表明,W1、W3和W5处理滴灌后土壤水分主要向下运移至60、80和100 cm以下土层。滴灌量越大,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深度越大。滴灌量260 mm时存在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W1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滴灌处理,滴灌量130 mm以上的处理,整个生育期0-80 cm土层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滴灌施肥处理与常规漫灌施肥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有效穗数,不同滴灌处理中灌溉量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滴灌量130 mm时,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滴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以W3处理最高,达2.28 kg•m-3;对滴灌施肥试验的拟合结果表明,试验区冬小麦最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206.63、86.72和88.07 kg•hm-2。【结论】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免耕冬小麦采用测墒补灌和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籽粒产量,较常规对照分别提高了57.46%和21.13%。主要原因是滴灌后水分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内,减少了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促进了作物对随水施入肥料的吸收。合理的滴灌施肥配比下总体可节水51.85%,节约氮肥23.47%、磷肥28.33%和钾肥47.89%。  相似文献   
133.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施氮条件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周年观测,以探讨不同处理[对照(CK)、优化施氮(OPT)、优化氮肥一次性施用(OPT1)和控释肥(CRF)]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施肥+降雨或灌溉事件后,不同处理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在-0.24~2.78 mg N2O·m~(-2)·h~(-1),平均排放通量23.88~65.46μg N_2O·m~(-2)·h~(-1),OPT1和CRF两个一次性施肥处理可以降低小麦和玉米基肥施用后土壤N_2O排放峰值,但未改变轮作周期土壤N_2O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N2O排放有显著影响,且对夏玉米季土壤N2O排放影响大于冬小麦季;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之间均无相关性;不同处理N_2O年度排放总量差异显著,与OPT处理相比,OPT1处理和CRF处理N2O年排放总量分别减少27.47%和22.80%。各处理N_2O排放系数介于0.28%~0.50%,均低于IPCC 1.0%的推荐值,且各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一次性施肥技术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134.
控释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控释肥施用条件下作物产量与土壤氨挥发特征不明晰的问题,以东北春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格氨管法(DTM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施氮量为180 kg N·hm~(-2),FP)、控释肥施氮量180 kg N·hm~(-2)处理(CRF180)和控释肥施氮量144 kg N·hm~(-2)处理(CRF144)]下土壤氨挥发动态变化特征、土壤氨挥发总量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受施肥和降雨因素的影响,每个处理氨挥发峰值均出现在施肥后(基肥和追肥)第1~2 d、第11~12 d左右;FP处理在12~14 d后氨挥发速率降低至零,但CRF180、CRF144处理仍有少量挥发。全生育期FP、CRF180、CRF144处理来自氮肥的氨挥发量依次为19.9、23.8、19.6 kg·hm~(-2),差异不显著(P0.05),损失率分别为11.06%、13.22%、13.61%。CRF144处理和FP处理产量都保持在12 t·hm~(-2)以上,其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但CRF144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P0.05)。综合考虑氨挥发量与产量,在现有施氮量基础上减少20%,并且施用控释肥是该地区春玉米农田减肥增效适宜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35.
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土壤碳储量与平衡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NDC模型在GIS区域数据库的支持下,应用于华北平原高产粮区(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规律的研究中,运行结果表明:1998年邯郸地区670973hm^2农业耕地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为12781.44×10^6kg,以武安县和永年县最为丰富,平均每公顷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为19545.88kg。1990年邯郸地区农业土壤有机碳为负平衡,1998年为正平衡。根据模型模拟分析得出,免耕、提倡人畜粪便还田、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和适量施用化肥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6.
不同中外猪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一定差异,原因之一是不同猪种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分子的多样性不同。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外猪种的SLA基因差异,为阐明地方猪的抗病机理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首先对健康的8头民猪以及4头大白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并对所获得的SNP进一步质控用于后续分析。使用VCFtools、GEVALT软件分析SLAⅠ类基因的SNP以及单倍型,并将SNP利用ENSEMBL中的VEP工具进行注释,在全局层面阐述两个猪种的SLAⅠ类基因多样性。通过Mega软件比对两猪种的经典SLAⅠ类基因外显子2和3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利用Expasy服务器上的ProtParam工具和Protscale程序分析蛋白质特性,并利用DnaSP软件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分析两个猪种经典SLAⅠ类基因抗原递呈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民猪的SLAⅠ类基因具有更多的SNPs和长度较短的单倍型块,并且错义突变的碱基数量较多。在经典SLAⅠ类基因的外显子2和3可分别鉴定出2个等位基因,民猪在等位基因上的核苷酸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大白猪,并且民猪具有更多的碱基突变以及位于抗原结合位点上的氨基酸突变。两个猪种的经典SLAⅠ类基因氨基酸表现为亲水性,民猪的亲水性要强于大白猪。综上所述,SLAⅠ类基因在民猪上有更强的多态性。民猪经典SLAⅠ类基因的碱基突变数量和抗原结合位点上氨基酸突变的数量都要多于大白猪。本研究所检测到的民猪在经典SLAⅠ类基因ARSs上的变异可为猪抗病育种标记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基于DNDC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小流域农田氮素淋失潜力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流域尺度氮素污染的可能性并探明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以期指导农业生产实际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该文主要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模拟的方法,以环渤海典型小流域——小清河流域为例,在GIS流域数据库支持下对该流域氮素淋失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小清河流域年均氮淋失负荷范围为10.44×103~36.86×103t,平均为23.65×103t。以当年氮肥投入总量222.2×103t计算,该流域平均氮素流失量占氮肥投入的10.6%。不同地区氮素淋失空间分布差别较大,与氮肥施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一致。其中,44%和27%的地区氮素潜在淋失量分别集中在20~40和>40~80kg/hm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两侧沿岸及寿光市大部分地区,给流域水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流域氮淋失存在较大的空间区域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水氮管理,减少氮素的无效丢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8.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农田林网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状况的调查 ,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论述 ,并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 ,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为黑龙江省西部农田林网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大豆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过生大豆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口感上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味,但究竟这是为什么,过去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当科学家把这种物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科学实验、并公开研究成果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被称作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天然物质,叫大豆皂甙,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保健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40.
甘南县域防护林体系持续稳定性建设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南县自然环境分析入手,对甘南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如何建设持续稳定、高效的防护林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从而得出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