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9篇
  34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21.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改土物料对苏打碱土中磷(P)素的吸附、解吸及P素形态的影响,为科学改良苏打碱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添加改土物料(CK)和添加有机肥(M)、硫酸铝(Al)、石膏(Ca)、硫酸铝 + 有机肥(Al + M)、石膏 + 有机肥(Ca + M)六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改土物料对土壤P素的吸附解吸和P素形态的影响。  结果  有机肥处理会降低苏打碱土对P素的吸附,增加对P素的解吸,其它四个处理均会增加土壤对P素的吸附,降低对P素的解吸,其中以Al和Al + M处理差异较大。不同改土物料处理土壤无机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M、Ca和Ca + 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Ca2-P含量(P < 0.05),以Ca + M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1.43%;不同改土物料处理均可增加缓效态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为1.00%-112.03%,其中Ca、Al、Ca + M和Al + M处理均可显著提高Al-P和Ca8-P含量,增幅为66.37% ~ 250.1%和18.06% ~ 74.36%。与Ca处理相比,Ca + M处理显著增加了Ca2-P含量(P < 0.05),显著降低了Al-P和O-P含量(P < 0.05)。  结论  在苏打碱土中石膏和有机肥配施可减少土壤对P素的吸附,增加土壤有效态P含量,是提高苏打碱土P素有效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222.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为了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趋势,我国启动了一系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来改善草原生态圈生态环境。如何对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的实施背景和目的,结合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区的环境背景特征,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等原则构建了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223.
黑土立体休闲技术改土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打破犁底层障碍,消减连作障碍,分别在轮作和连作的黑土上采用分层深耕犁将0~20 cm耕层土与20~40 cm下层土进行转换,以达到休闲表层土壤的目的。采用大区对比法连续2年调查改土后效果。结果表明:第1年、第2年立体休闲处理较对照组未改土,0~40 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分别降低0.05、0.11 g/cm~3;通气系数分别提高14.97×10~(-2)、16.69×10~(-2) cm/s;而饱和导水率较对照组第1年降低了3.14×10~(-3) cm/s,第2年提高了10.95×10~(-3) cm/s;抗剪强度较对照组第1年降低了0.72 kPa,第2年提高了0.82 kPa;土壤平均含水率提高分别提高4.07%、4.95%;温度分别提高0.78、0.13℃。立体休闲后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降低、下层土土壤肥力增加。在轮作条件下,立体休闲后第1年马铃薯和甜菜分别减产5.63%和3.06%;第2年玉米和马铃薯分别增产5.20%和27.00%。在大豆连作条件下,立体休闲区植株干质量平均比对照提高7.63~7.82%;根干质量提高7.61%~13.41%;根长增加4.42%~6.26%;单株荚数增加18.83%~20.71%;株粒数增加幅度为32.43%~37.21%;根瘤数每株增加1.46~5.15个;产量比对照增加3.09%~22.38%。  相似文献   
224.
稻壳深施改良苏打碱土理化性质长期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渍土是中国重要耕地土壤,由于土壤中盐基离子含量高,影响植物生育,为此改良盐渍土意义重大。该研究以黑龙江省苏打碱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土层置换犁将稻壳埋于20~30cm土层中,以单独的机械耕作不埋稻壳为对照,田间作业8 a后再次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土壤有机碳、速效氮、磷、钾含量与对照比有增加趋势,各层土壤pH值降低0.37~0.41,Na~+降低40.68~212.35 mg/kg;土壤固相率约40%,与对照比下降了3.68%~8.86%,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到57.38%~60.58%之间,有效孔隙比例大,占总孔隙的22.7%~26.8%,对照有效孔隙占总孔隙的19.0%~23.7%;土壤通气、透水性分别是对照的10~121 5倍和118~173 5倍,0~30 cm土层水库容量高于对照18.58 mm;速效水库容高于对照10.71 mm;稻壳深施持续后效长,改善苏打碱土比单一机械耕作有效,是适合盐渍土改良的一项技术,而且可以通过机械手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25.
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秸秆粉碎集条深埋还田的技术模式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该文应用自主研发的秸秆集条还田机械,与五铧犁同步耕作,实现秸秆集条侧施深还田,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设置正常翻耕(对照CK),秸秆耕层还田,秸秆粉碎集条深埋还田3个处理,连续3 a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翻耕相比,秸秆粉碎集条深埋还田没有降低出苗率,秸秆耕层还田玉米出苗率降低3.3%~3.5%,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翻耕和秸秆集条深还处理相比,秸秆耕层还田的玉米苗期株高降低3.1~4.5 cm,茎粗降低2.3~2.5 mm,干物质量降低15.8%~17.2%,成熟期株高降低13.3~17.9 cm,茎粗降低3.1~4.0 mm,干物质量降低8.0%~10.8%,根系总量和总根长降低,正常翻耕和秸秆集中还田间无差异;秸秆粉碎集条深埋还田与正常翻耕相比,随还田年限增加,产量有增加趋势,耕层还田连续3 a表现明显减产,差异显著。秸秆集中还田可以克服秸秆耕层还田存在的问题,而且不减产,可以使秸秆有效归还到土壤中。  相似文献   
226.
为了研究热风干燥条件对桃干及葡萄干品质的影响,获得较佳的干燥工艺,以原料色泽、复水性以及抗坏血酸保留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风干燥对桃片和葡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时间的延长,桃干的色泽和复水比变化较明显,在90 ℃热风干燥6 h后,桃干的复水比能达到8.52。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葡萄干的色泽变化和复水比影响不明显。桃干和葡萄干的抗坏血酸保留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和时间对桃干、葡萄干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降低和缩短桃干、葡萄干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来提高桃干和葡萄干的品质。  相似文献   
227.
试验旨在明确荷斯坦奶牛瘤胃内部分菌群的生化特性,为有关反刍动物微生物制剂开发以及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帮助。选取荷斯坦奶牛10头,晨饲前采取瘤胃内容物,完成菌的富集、分离、纯化、菌种鉴定分析以及生化特性检测等内容。最后从奶牛瘤胃内共分离得到32株菌,分别属于12个属,并明确了其接触酶、硝酸还原性、蛋白酶、淀粉酶、产硫化氢等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228.
【目的】通过分析2004—2019年间中国水稻相对产量差的时空变异特征、驱动因素以及不同地力水平下相对产量差对氮肥的响应,为实现水稻增产和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19年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设置在全国主要稻区的408个监测点,包括东北地区24个、长三角地区110个、长江中游地区138个、西南地区56个、华南地区80个。以各监测点施肥区与不施肥区水稻产量之差代表由肥料投入及由此引起的土壤性质改变所贡献的相对产量,利用高产农户统计法获取最高相对产量(HRY)和平均相对产量(ARY),HRY和ARY之差为相对产量差(GRY)。根据不施肥区产量,将各区域土壤地力划分为低、中、高3个水平,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不同区域GRY的主要驱动因素,计算不同地力水平下GRY与氮肥用量的关系。【结果】2004—2019年间,全国水稻HRY为4.98~6.86 t/hm2,ARY为3.06~3.47 t/hm2,GRY为1.92~3.41 t/hm2。不同区域相比,HRY和GRY均是西南(水稻–其他作物轮作)>长三角(...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通过对瘤胃液中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研究,为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1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液,通过涂布、特性培养、纯化等步骤获得单一菌株,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后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种类。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0~48 h的培养测定其生长特性,并进行耐酸碱和耐胆盐试验。【结果】 通过涂布分离菌株得到20株分离菌,经PCR扩增后测序发现20株菌属于7种不同的菌,大致确定L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K7为枯草芽孢杆菌、S7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2为地衣芽孢杆菌、M7为马链球菌、F7为弗氏酸柠檬杆菌、T7为吉氏库特菌。通过生长曲线可以看出,7株菌分别在24~36 h达到最快生长期。M7和K7对酸有较强的耐受性,而S7、C2和F7对酸性较为敏感,C2对碱的耐受性最强,而T7对胆盐的耐受性最强,S7对胆盐最不耐受。【结论】 本研究从瘤胃中分离得到的7个菌株对酸碱和胆盐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以及最适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230.
研究旨在获得能够高产乳酸的畜源益生菌。试验从新鲜仔猪粪便中筛选得到一批乳酸菌,根据碳酸钙透明圈结果和乳酸含量测定结果得到1株高产乳酸菌株SWS50,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等鉴定,并进行抑菌试验、抗逆性试验和胃肠道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WS50为粪肠球菌,培养48 h后乳酸产量最高可达117.9 mmol/L;菌株SWS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SWS50具有较高的抗胆盐能力和耐酸能力,在人工肠液中基本可正常生长,存活率较高。研究表明,菌株SWS50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和一定的胃肠道存活能力,可发展为畜禽领域应用的潜力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