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3篇
  2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为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加工品质,对希森3号及希森6号马铃薯的加工品质指标干物质和还原糖在马铃薯内部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两种马铃薯干物质在马铃薯中呈与马铃薯形状相似的椭球分布,在中心部位有最小值。采用拟牛顿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结合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希森3号和希森6号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关于检测点坐标值x、y和z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099和0.9123,均能有效预测马铃薯干物质含量。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在马铃薯中心位置含量最高,由中心向表皮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在马铃薯茎部的还原糖含量低于马铃薯顶部关于中心对称位置的还原糖含量。两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8336和0.8246,可预测马铃薯内部各点还原糖含量。通过对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马铃薯靠近表皮位置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适合加工薯片薯条。  相似文献   
102.
朱继英  王健  王相友 《园艺学报》2012,39(4):763-768
 通过分步盐析,DEAE-Cellulos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对双孢蘑菇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蛋白得率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最终得到纯化倍数为103.2,比活为566.57 U · mg-1,蛋白得率为0.47%的酶液。经SDS-PAGE电泳检验,所得到的PPO呈单一蛋白带,分子质量为25.5 kD。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该酶的分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双孢蘑菇中的PPO分子呈椭球状,分子高度在8 ~ 12 nm之间。  相似文献   
103.
植物精油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的抑菌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植物精油对双孢蘑菇贮藏期主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该文以新鲜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并鉴定引起双孢蘑菇贮藏期腐败的主要病原菌;通过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精油,并将此精油应用于复合膜的保鲜试验中,验证其抑菌保鲜效果。通过对双孢蘑菇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株单菌落,经致病性试验得到主要病原真菌为3号菌,对该病原菌18S r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其为丰孢木霉菌(Trichoderma sp.)。选用姜黄、连翘、桉叶、当归4种精油对3号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较优精油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桉叶油对丰孢木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连翘油,姜黄油和当归油无明显抑制作用。桉叶油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0.312 5μL/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0.625μL/mL;连翘油MIC为0.625μL/mL,MBC为1.25μL/mL。通过对海藻酸钠/桉叶油复合膜和海藻酸钠单一膜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发现,桉叶油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膜的气体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分别用海藻酸钠/桉叶油复合膜、海藻酸钠单一膜和普通PE膜对双孢蘑菇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桉叶油的复合膜可有效降低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衰老和致病腐烂,具有显著的抑菌保鲜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蘑菇贮藏期防腐和天然杀菌保鲜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2005年1月份—2006年3月份,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及养殖户奶牛总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范围涉及大庆地区、八五五农场及八五七农场等3万多头奶牛,通过向基层兽医人员及养殖户询问与文献调查法相结合,同时查阅相关的病历记录并做跟踪调查,最后整理分析了真胃变位的病因,现报道如下。1饲料因素1.1高精料日粮表1发病率与日喂精料的关系[1]%日喂精料5·0~6.5 kg 6.5~8.5 kg 8.5~10 kg 10·0~15·0 kg发病率11.0 20.9 29.7 38.4表1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真胃变位与高精料日粮有关。采食高精料日粮(如玉米等),且粗饲料不足时,可使瘤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05.
国外关于奶牛皱胃变位的病例报道最早见于1898年,但当时奶牛的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产奶量不高,该病的发病率还很低。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及北欧一些国家较多地采用了集约化技术饲养奶牛,该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发病率为1.8%~10.0%。目前,牛皱胃变位(尤其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已相当普遍,且多发生于产后不久的高产奶牛,已成为威胁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为此,研究通过检测真胃左方变位的血液学方面的变化,旨在揭示此病可…  相似文献   
106.
子宫脱出是家畜产科疾病中常见多发的急症,若处理不当,往往预后不良,甚至危及家畜生命。临床工作中常用手术整复,在紧急请况下,还试用了全身麻醉后再进行手术整复,都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和病理学我们共治疗各种家畜子宫脱出71例,其中牛52例,马7例、猪10例、羊2例。饲养管理不当、胎儿过大、胎位不正、早期破水而致产道干燥等因素,使母畜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持续强烈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蕨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3种种植模式,对蕨菜株高、鲜质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模式不同生长期株高、各部位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较高,NR活性在蕨菜生长前期也高于其他处理,更有利于蕨菜生长发育;塑料大棚和小拱棚产量达20 800 kg/hm2和15 600 kg/hm2,分别比露地增产50.72%和13.04%;大棚模式V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纤维素含量仅为小棚和露地的61.79%和41.08%,改善了蕨菜的口味和品质。小棚模式各项指标次于大棚,但较露地栽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目前市场上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存在的收获幅宽、挖掘角度无法调整,薯土分离效果欠佳,极易产生杂草拥堵现象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小型马铃薯收获机。该收获机设有收获幅宽和挖掘角度调节装置,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收获要求;设有被动式抖动轮,抖动幅度可调,以保证较佳的薯土分离效果;设有防缠绕装置,可以使杂草、薯秧更容易运动到升运链上,避免产生拥堵现象。本设计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了一款适合配套中小型农用拖拉机、挖掘倾角和收获幅宽可调的马铃薯收获机,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目前国内马铃薯定量装袋机在定量装袋时存在测量不稳定、装袋损伤较大以及装换袋效率低等问题,采用S型拉力传感器原理称量,提高了称量精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定量装袋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对定量装袋装置关键部件的分析确定了结构参数,并明确了影响装袋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取值范围。以输送带速度、引流板角度以及装袋高度为试验因素,以称量合格率、破皮率和伤薯率为试验评价指标,借助软件Design-Expert 10.0.3,采用Design-Behnken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了各交互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对定量装袋装置的结构以及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结合实际工况确定各因素最佳取值,在此基础上进行5次试验台定量装袋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当输送线速度为0.44m/s、引流板角度为62.3°、装袋高度为496.1mm时,其称量合格率为97.32%,破皮率为1.22%,伤薯率为0.94%。对比参数优化后的理论值,实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23%、2.40%、2.17%,表明本定量装袋装置提高了装袋合格率,在提高装换袋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破皮和伤薯等损伤。  相似文献   
110.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对马铃薯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脱毒微型原种的种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微型原种的种植面积将不断扩大,微型马铃薯播种机的研制势在必行。针对目前我国微型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低、机械作业播种质量较差、多数需要人工辅助作业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振动排序技术的微型马铃薯播种机。该播种机采用履带式的播种机构,具有较高播种质量和作业效率。对样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效率和播种精度较高,工作性能稳定,播种间距合格率为92.0%,重种率为5.7%,漏种率为3.9%,其各项性能指标都优于相关马铃薯播种要求,对推动我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