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当前,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以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本文主要介绍新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平台的构建原则、思路、目的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32.
烟台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烟台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渔业生物品种有200多个,有捕捞价值的100余种,主要养殖品种包括海参、鲍鱼、扇贝、对虾、名优海水鱼类、海带,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当前正处于渔业大市向现代渔业强市跨越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发展,是烟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3.
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品种采食行为差异,分析哺乳仔猪采食行为与其生产性能关系及母猪泌乳量对仔猪采食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哺乳仔猪饲喂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大白猪仔猪相比,民猪仔猪平均每次摄食和探索时间更长,每日饮水和探索次数较低;民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饮水和探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断奶重与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摄食时间、饮水次数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初生重与摄食次数和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民猪仔猪保育期末重与哺乳前期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日增重及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和时间、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保育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与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泌乳量组哺乳仔猪摄食次数和时间极显著高于高泌乳量组(P<0.01).由此可见,民猪与大白猪哺乳仔猪在摄食、饮水、探索行为发生频次和时长上存在较大差异,且仔猪采食行为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同;母猪泌乳量对哺乳仔猪摄食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4.
2010年莱州湾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进行的19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弓子网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78种,春季种类最少,而其他季节种类数接近。弓子网渔获物质量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壳类、鱼类、头足类、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主要由少数优势种类的季节分布差异引起。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全年优势种为玉蟹科、寄居蟹、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以夏季为最高,而其他3个季节则较为接近。分析表明,冬季与其他季节的Jaccard种类相似性较低;春季群落的生物量和丰度组成与其他季节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低。各季节的迁移指数均大于100,群落稳定性较差。莱州湾底层生物群落主要由小型、低质种类构成,个体平均质量较小,群落优势种类季节更替明显。为保护莱州湾渔业资源,应严格控制弓子网作业渔船数量。  相似文献   
35.
基于稳定碳氮同位素的莱州湾4种鳀鲱科鱼类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莱州湾4种鳀鲱科鱼类营养级, 根据2011年夏季(8)和秋季(10)莱州湾底拖网调查取得的样品, 测定了130 尾样品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δ13C值范围为–21.97‰~–11.67‰, δ15N值范围为8.54‰~15.9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种类间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5)。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斑(Konosirus punctatus)δ15N值随叉长变化而有显著变化(P<0.05), 但黄鲫(Setipinna taty)和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δ15N值随叉长的变化不明显(P>0.05)。青鳞小沙丁鱼营养级范围为2.80~4.88, 平均营养级为3.52±0.46; 营养级范围为2.71~4.29, 平均营养级为3.34±0.33; 赤鼻棱鳀的营养级范围为3.38~4.42, 平均营养级为3.97±0.28; 黄鲫的营养级范围为3.28~4.13, 平均营养级为3.76±0.23。根据稳定碳氮同位素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的稳定碳同位素值范围较宽(–20.92~–11.67), 几乎涵盖了其余3种鱼类的稳定碳同位素范围(−21.97~−16.68), 表明斑栖息水层分布较广, 和传统的中上层鱼类有明显差异; (2)营养级随叉长增加而降低, 青鳞小沙丁鱼营养级随叉长增加而增加, 黄鲫和赤鼻棱鳀营养级随叉长变化不明显; (3)与胃含物分析方法相比, 赤鼻棱鳀营养级偏高0.7左右, 可能与赤鼻棱鳀摄食较多底层虾类有关, 其他3种鱼类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略高, 但基本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认识莱州湾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以及构建食物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正>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中国明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随着海洋环境恶化,加上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因此,2005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目前,随着山东省增殖放流计划稳步实施,中国对虾增殖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海洋水体环境,丰富了渔业资源,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中国群体、韩国群体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5对微卫星引物共扩增获得6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855。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965、0.3548、0.275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96、0.5574、0.536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000~0.8480,平均值为0.4653、0.4860和0.4630。Hardy-Weinberg平衡的P值检验,发现3个群体普遍存在偏离平衡的现象。试验结果表明,15个位点中,14个位点为中度或高度多态,3个群体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韩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3个群体中最高,杂交后代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在某些微卫星位点观测到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表现出与亲本的差异,说明杂交过程使后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的杂交后代具一定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38.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与离散元法耦合的方法,对MP6–R微型磁力泵3种进口流速(0.5、1.0、1.5 m/s)和3种含沙量(0.5%、1.0%、2.0%)水沙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0.5 m/s时,磁力泵出口管道与蜗壳衔接段出现回流区,其最大回流速度为1.07 m/s,随着进口流速的加大,回流速度逐渐降低,当进口流速达到1.5 m/s时,回流现象消失,水流速度方向稳定指向出口,磁力泵过流性能最佳;叶轮轴面附近存在大量低速沙粒汇聚的滞留区,滞留区沙粒相互碰撞产生初始切速度;当进口流速一定时,改变颗粒体积分数对滞留区沙粒平均速度的影响较小;进口流速低于1.0 m/s时,增加颗粒体积分数会降低颗粒残留比,进口流速高于1 m/s后,颗粒残留比非常接近;当颗粒体积分数一定时,提升进口流速会降低颗粒残留比,增加滞留区沙粒平均速度,进口流速达到1 m/s后,颗粒残留比和滞留区沙粒平均速度随进口流速的变化不明显,磁力泵输送性能最佳。结合磁力泵的过流性能、输送性能与叶轮表面的载荷强度,建议磁力泵最佳运行状态下进口流速保持在1.0 m/s以上。  相似文献   
39.
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放流活动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贝类增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年5月(增殖放流前)、8月(增殖放流后),对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调查。在调查海域,5月叶绿素a整体呈现近岸泥滩—离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优势种是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威利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羽纹藻(Pinnularia sp.)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8月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与5月有明显的不同,高值区出现在离岸,硅藻依然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演替明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海洋斜纹藻(Pleurosigma pelagicum)、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是优势种群。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5月盐度与氨氮是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重要因素,8月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演替明显,贝类增养殖对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耦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为缓解浑水灌溉中滴头堵塞的问题,评估了3种水压模式(恒定水压、台阶波形水压、三角函数波形水压)对滴头堵塞的控制效果,并对不同水压模式下滴头内堵塞物质、滴头排出物质的级配和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水压处理滴头使用寿命延长了79.06%,滴头抗堵塞性能优于恒定水压处理;波形对滴头抗堵塞性能影响较小,两种不同波形动态水压处理滴头的使用寿命仅相差2.77%。动态水压处理流道内水流紊动剧烈,能更好地移除沉积、附着在迷宫流道内的堵塞物质,与恒压处理相比,滴头内黏粒、粉粒堵塞物质分别减少了22.19%~36.75%和13.22%~25.06%。动态水压处理下滴头排出泥沙的粒径增大,最大粒径比恒定水压处理增大了44.34%,动态水压处理迷宫流道内水流流线时刻发生变化,水流的挟沙能力增强,大颗粒泥沙更容易从滴头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