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依丽沙白甜瓜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甜瓜育种组近几年培育的新品种。属厚皮甜瓜早熟种,果实圆型,果皮橘黄,果肉白色,果型美观。我县于1994年引进并在棚室(大棚或日光温室)中栽培试验,其各种性状均表现良好。现就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究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的适宜施用方式,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和3种脱硫石膏施用方式(穴施、条施、撒施)。经过一个向日葵生长季后,采集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对比分析脱硫石膏施用方式对土壤pH值、电导率和水溶性盐基离子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3种脱硫石膏施用方式均可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pH值和钠吸附比,明显增加了水溶性盐基离子浓度,进而增加了土壤电导率。在向日葵种植处0~20 cm土层中,条施处理下土壤pH值和钠吸附比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20%和41%,而电导率和水溶性Ca2+浓度分别增加了44%和50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水溶性阳离子浓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3种脱硫石膏方式在>80~10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钙离子的浓度比对照处理增加了47%~105%。此外,3种脱硫石膏施用方式在>20~10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钠离子的浓度高于对照处理,导致钠吸附比也有所增加。脱硫石膏条施和穴施处理对向日葵种植处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小行距中点处土壤,而撒施处理向日葵种植处和小行距中点处土壤的改良效果无明显差异。3种脱硫石膏施用方式均可显著增加向日葵出苗率和产量,其中条施的增产效果最佳。整体来看,条施脱硫石膏能集中有效成分改良向日葵根系周围土壤,可在河套灌区及同类型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规模化猪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研究通过规模化猪场发展过程中污染问题现状分析,探讨规模化猪场有机废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并确定了规模化猪场"能源生态型"模式发展下沼气、沼液以及沼渣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4.
长期地表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地表覆盖模式(常规、覆草、覆膜)下不同施氮水平(N 0、120、240 kg /hm2)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为半湿润易旱区旱作农业选择合理栽培组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2~2009年覆草处理小麦产量平均减产1.46%, 覆膜增产7.04%,施用氮肥平均增产42.72%,而N240与N120间无显著差异。试验进行第7季后对土壤肥力有如下影响:覆草及覆膜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常规分别增加37.57%、21.39%,覆草亦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较常规分别增加6.84%、4.40%、12.68%,而覆膜作用不显著。施氮量主要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矿质氮、速效磷及pH值,施氮较不施氮依次增加6.03%、40.18%、-23.55%、-0.05个pH单位,与N120相比,N240对土壤矿质氮及pH值影响不显著。综上,在研究区一年一作条件下,覆草或覆膜处理增产潜力有限,但覆草配施适量氮肥模式具有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亦对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采用郑州市国家气候基准站的50年温度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年温度变化及郑州市热量条件分布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热量条件的变化对作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96.
一、前言 2000年9月,具有历史性的联合国千年会议在纽约召开,要彻底结束20世纪遗留下来最痛苦、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让贫穷、流行病、环境持续恶化得以缓解,带着富足、新技术和全球意识迈入21世纪.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向全球提交了一份<我们人类:21世纪联合国的角色扮演>的文件,充分反映联合国不仅代表着191个成员国,同时也代表着世界上所有的人民,作为每一个人,他们被赋予了全球性的权利和责任.  相似文献   
97.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巢式RT-PCR(nested RT-PCR)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CSFV E2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CSFV总R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CSFV nested RT-PCR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5份临床疑似CSFV感染样品进行了应用检测,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SFV nested RT-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扩增CSFV,但对ST正常细胞对照和其他8种病原对照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病毒含量为1 TCID50;自35份疑似CSFV感染样品中检出19份阳性样品,PCR阳性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均为CSFV E2基因片段。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SFV nested 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CSFV的快速检测,为CSF的早期检测诊断提供了特异、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实验通过采集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植物盐芥的根际土壤,采用Martin法、SDS法、高盐改进法3种方法提取根际土壤的总DNA,测定提取的纯度和浓度。方法:对以上3种方法进行改进后,获得了较高的DNA质量和提取率。结果:采用SDS加蛋白酶K和溶菌酶的方法,提取总DNA的浓度为145.3μg/g,A260/A280为1.82;在高盐改进法中将样品反复冻融5次,提取总DNA的浓度为141.3μg/g,A260/A280为1.81。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均得到了纯度较高的DNA样品,本实验为后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CSFV E2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以CSFV总RNA为反转录模板,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5份临床疑似CSFV感染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101~106拷贝/μ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CSFV细胞培养物出现阳性扩增信号,但ST正常细胞对照和其他8种病原对照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良好;该方法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为10拷贝/μL,并且CSFV的最低检测限为1 TCID50/mL;自35份疑似CSFV感染样品中检出19份阳性样品,与本课题组建立的CSFV Nested RT-PCR检测结果和克隆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SF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CSF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的特点,本研究采集临床疑似PRV感染发病猪的淋巴结等组织样品进行PCR鉴定,选取仅PRV阳性的组织样品经研磨除菌后取上清接种于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蚀斑纯化、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PRV的TCID50,接种小鼠并观察临床症状,对纯化的PRV和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进行gE基因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RV阳性病料接种于PK-15细胞24 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CPE),经3轮蚀斑纯化后PCR和IFA鉴定结果均为阳性,分离株命名为HeNZK-2014,其TCID50为10-9.77/0.1 mL;以1×108个TCID50病毒悬液接种小鼠22 h后可引起小鼠出现奇痒、撕咬、死亡等典型猪伪狂犬病症状,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PRV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纯化病毒和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与GenBank中2011年以前登录的经典毒株位于不同分支,与2011年之后中国流行毒株位于同一分支,在第48和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具有变异毒株的典型特征。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RV变异毒株,为进一步开展针对PRV变异毒株的疫苗及其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