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70篇
  59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2.
综述了过去百年间印度应用害虫天敌进行甘蔗生物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显著成果,分析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成功原因,并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4.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85.
86.
阐述了杂交晚粳七优7号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确保七优7号制种高产优质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7.
2020年在广西南宁市金光农场发现'桂糖58'和'柳城05-136'疑似感染甘蔗赤条病,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了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了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58'发病率为29%~52.33%,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9.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3...  相似文献   
88.
2020年,在由斯里兰卡入境的甘蔗种茎中发现多条发病蔗茎。通过分离培养获得菌株,对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形态与暗色座腔孢菌Phaeocytostroma sacchari相符。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核酸序列扩增,获得约536 bp的目的片段,所获菌株km-1序列与P. sacchari一致性为100%;经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菌株km-1与暗色座腔孢菌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致病性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后的甘蔗具茎腐病典型症状,内部组织变为橙红色,并再次分离出暗色座腔孢菌。根据形态学、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证分离到的甘蔗茎腐病的病原菌是给南非和印度甘蔗种植国家带来严重损失的暗色座腔孢菌。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高温高湿季节,鸡舍断电时长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在高温高湿季节鸡舍在未发生断电组(对照组)、及时发现断电利用备用电源在20 min恢复供电组(断电20 min)、断电后40 min恢复供电组(断电40 min)和断电后100 min恢复供电组(断电100 min)四个组,检测各组在发生断电后24 h内的死亡率、采食量、日增重。结果显示,对照、断电20 min、断电40 min和断电100 min在断电发生后24 h内死亡率分别为0.13%(22只/d)、0.19%(28只/d)、8.96%(1 506只/d)和98%(14 700只/d),差异显著;对照、断电20 min和断电40 min在发生断电后24 h内采食量分别为141.24 g/d、104.81 g/d和51.12 g/d,差异显著,日增重分别为101.83 g/d、50.91 g/d和8.71 g/d,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断电后恢复供电的时长对肉鸡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影响显著;即使在断电后20 min恢复供电对肉鸡的采食量和日增重也会产生显著影响。断电20 min当天就会出现少量拉稀,粪便中含水增多,采用...  相似文献   
90.
为较好的改善养猪场经产母猪机体状况,在当前养殖大环境下尽可能多的提高经产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本试验以中兽医理论为基础,添加到经产母猪饲粮中,观察其对经产母猪的采食量、窝产仔猪数、仔猪增重等指标影响,探索建立猪饲料中添加绿色、健康的中药复方制剂减少和替代传统兽药的使用,为中草药复方制剂在猪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制剂对提高仔猪初生窝重、断奶窝重作用显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采食量,缩短断奶后发情周期,并能改善母猪机体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