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4篇
  17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履带拖拉机是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主要产品。第一拖拉机厂自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东方红-54和东方红-75型拖拉机30多万台,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7年推出了我国最新型的东方红-802三吨级履带拖拉机。两年多来,共生产了近5千台,社会反映  相似文献   
92.
<正>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简称“一拖”,又叫“洛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占地645万多平方米。目前有26个专业生产分厂,四个研究所。全厂现有职工四万多人。1989年被国家命名为一级计量单位,1988年定为二级企业,1989年命名为特大型企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拖”已发展为一个特大型综合性的现代化企业。产品包括拖拉机、汽车、工程  相似文献   
93.
94.
粮食增产趋势及增产原因是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政策和措施的依据。科技进步增产理论是指:气候是波动的,科技是持续进步的,它是粮食多年持续增产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增产预测模型是多年平均单产移动的回归方程。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增产潜力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单产加速时间最早的是辽宁省,最晚的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最高。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增产理论科学、模型实用、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5.
针对近几年来代料生产技术的不完善及存在的问题,如:菌丝生长慢、制袋成品率低、污染严重等,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6.
双孢蘑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菇类,夏邑县采用立体床架式生产双孢蘑菇成为该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结合多年在夏邑县的蹲点服务,总结了发菌期覆土调水的关键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方法,测定怀牛膝中铅、镉、汞、砷含量。[方法]优化ICP-MS的操作条件,将样品进行微波消解,以114In作为内标,补偿基体效应,采用ICP-MS法同时测定上述4种元素。[结果]对于所测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5,回收率为96.7%~106.4%,RSD<11.2%;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怀牛膝药材重金属超标现象较为严重。[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微波消解-ICP-MS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为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提供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用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
ZZMZ腐熟菌剂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可培养方法研究了奶牛粪堆肥过程中添加ZZMZ腐熟菌剂对奶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发现接种ZZMZ腐熟菌剂可以使奶牛粪便堆肥细菌数量提高4.53%,放线菌数量提高6.54%,微生物总数提高4.22%,而真菌数量则降低了65.92%,说明ZZMZ腐熟菌剂在堆肥前期能够激发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上升,抑制真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P肥混施(在等P量条件下)对石灰性土壤P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MR和WR单施,还是秸秆与P肥混施,都可以减少土壤对P的吸附量,提高土壤P的活性,其中秸秆单施处理的活性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NaHCO3-P或者NaOH-P)提高较大,夏玉米秸秆单施时,比对照(CK)增加Pi、Po的量分别达6.0、5.6mgkg-1(NaHCO3-P),增加NaOH-Po为12.7mgkg-1。并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P的最大吸附量(b)、P吸附结合能常数(k)、P素最大缓冲量(MPBC)、标准需P量(SPR)的值,进一步说明了两种秸秆均可使土壤对P的吸附能力降低,增加土壤中P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0.
调查了冬凌草主产区太行山区冬凌草的立地因子,对冬凌草的分布、生长的自然条件、生物学特性及其伴生植物种类进行了介绍。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河南济源王屋山为分析基点,选取温度、海拔、土壤、降水量等影响冬凌草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对冬凌草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以及主产区河南省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凌草在我国16个省份都可以分布,相似度为90%~100%时冬凌草在全国8个省市的适宜区分布面积理论值可达56 002.7 km2,以山西和河南省分布范围最大,面积均达到13 000 km2以上,而在河南省相似度为90%~100%时冬凌草的适宜区域集中在沿太行山、王屋山走向分布,这和历代冬凌草主产地的相关资料记载以及实际调查结果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