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玉米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敏感性及土壤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敏强  李远想 《玉米科学》2006,14(2):078-80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法、盆栽法和土壤残留动态试验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敏感性、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敏感玉米品种苗期影响和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期。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该类除草剂ED50以上浓度对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同时,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噻磺隆和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分别为69、79和150d,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生长牦牛血清钙和磷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子吸收法和色谱法,对3组(G1:5~15月龄;G2:17~27月龄;G3:29~39月龄)生长牦牛血清中钙和磷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生长牦牛血清钙浓度为(10 235±0 809)mg/dL,与普通牛相当;但血清磷为(5 567±1 361)mg/dL,明显低于普通牛,导致血清钙与磷之比值较高,表明牦牛缺磷问题突出。各年龄段生长牦牛血清钙浓度顺序依次为G1相似文献   
23.
1 实验目的 有关牦牛产奶性能的研究已不乏报导,但对野牦公牛与家牦母牛杂交所生后代的产奶性能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4.
支持细胞以(SertoliCell)以多种途径影响精子发生,随上研究手段,方法的改进,支持细胞的诸多作用,如细胞联系,内分泌调控以及与间质细胞,生精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已经或正逐步被证实和揭示出来。这些功能的精细协调,为精子发生创造子适宜的微环境,保证精子发生的有序进程。  相似文献   
25.
支持细胞(SertoliCel)以多种途径影响精子发生。随着研究手段、方法的改进,支持细胞的诸多作用,如细胞联系、内分泌调控以及与间质细胞、生精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已经或正在逐步被证实和揭示出来。这些功能的精细协调,为精子发生创造了适宜的微环境,保证了精子发生的有序进程。  相似文献   
26.
将现代大家畜育种过程中选育、培育的理论和方法与牦牛饲牧业实践相结合,论述了对用作"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种(群)培育"横交的F1代(0世代)公牛的选择、培育原则及各龄体尺、体重指标与等级划分,指出对留种牦公牛的选择应按四个阶段进行,即初生"试选",0.5岁"初选",1.5岁"复选"和2.5~3.5岁"定选".各阶段留种率分别为90%、70%、50%、和60%.论证了系统的选择、培育在牦牛育种、提高牦牛生产力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陈家友  王敏强 《食用菌》2004,26(1):38-39
鸡腿菇又名鸡腿蘑,因其味美,鲜脆可口,倍受市场青睐。但目前鸡腿菇的栽培场地都选择在日光温室或温棚中,成本较高,使大面积规模化栽培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了在大田中搭小弓棚栽培鸡腿菇的模式,效果良好。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8.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F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F1代横交育种群(命为0世代),繁育一世代牦牛.于1994.11.10~15日对一世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一世代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牦牛重32.77 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4.89、13.86和4.36 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牦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9.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以反映其对高原少氧生态环境的适应特性.牦牛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比其它组织高,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y=aebt,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作为牦牛组织呼吸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横交半血野牦牛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家牦牛即横交半血野牦牛,有低的组织呼吸代谢率,表明横交半血野牦牛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生态环境.牦牛组织呼吸代谢强度3月龄前弱,3月龄至6月龄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肺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而完备的组织结构,横交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这些都有利于横交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0.
笔者经过近几年对鸡腿菇的栽培和潜心研究,特别是针对生产模式对产量的影响作了充分对比。现将其研究过程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希望对广大菇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