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10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门源种马场饲养的牦牛出现腹泻症状,严重者死亡,经致病菌分离培养、动物致死试验、PCR检测及测序鉴定,结合其临床症状,综合判定牦牛死亡原因为弗氏志贺氏菌与边缘无浆体中央亚种合并感染所致。对分离的致病菌弗氏志贺氏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羊流产嗜性衣原体MOMP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在流产衣原体病诊断和防治中的作用。本试验根据Gen Bank公布的流产嗜性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以羊流产嗜性衣原体青海分离株感染的鸡胚卵黄囊中提取的衣原体基因组为模板,应用套式PCR扩增到MOMP全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的结构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分析了与其他流产嗜性衣原体的同源性。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170 bp,可编码38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理论值为41.8 ku,理论等电点7.54,编码蛋白理化性质较稳定。其第1位到第19位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序列,具有3处N-糖基化位点。含有多个能被其他酶修饰的位点,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含5个跨膜区,3个亲水性较强的抗原表位。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其他流产嗜性衣原体分离株的一致性高在93%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与OCLH196株(序列号为AJ440239)位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63.
2022年8月,青海省刚察县野鸭出现异常死亡。采集死亡野鸭的组织提取核酸,经禽流感病毒(AIV)M基因引物初步鉴定定样品中含有AIV,随后H5/H7/H9分型引物鉴定。进一步二代测序后获得了AIV的8片段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除了NS基因,其余基因与以往报道或H5亚型AIV标准毒株的内部基因同源性较高,HA基因裂解位点具有高致病性(HPAI)AIV的特征,故将感染野鸭的毒株命名为A/Wigeon/Qinghai/2022(H5N1)。从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中发现,A/Wigeon/Qinghai/2022(H5N1)与最近几年在野鸟中流行的H5N1和H5N8同在2.3.4.4b分支,而与2005—2015年在青海湖地区流行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远,表明青海湖野鸟源H5亚型AIV遗传多样性丰富,需要持续对该地区野鸟中携带的AIV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4.
无菌采集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某合作社羊群中患病羊的皮下脓肿内容物,送检至实验室,进行致病细菌的分离鉴定,经37℃培养24 h,在鲜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出中等大小,具有典型β溶血环的乳白色菌落,36 h后变为金黄色菌落。经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以及致病性研究,在脓肿患处分离培养到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其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以及新生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以及多粘菌素耐药。  相似文献   
65.
对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护站送检病死普氏原羚进行病原诊断,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确诊该普氏原羚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66.
利用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分别对20、36和67日龄三个不同时期共185份仔猪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猪瘟弱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3.33%和21.95%。  相似文献   
67.
乌兰县铜普镇某牧户家产羔80余只,死亡40余只,经实验室细菌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测定,细菌学培养未见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布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均为阴性;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检测肝铜含量10.75mg/kg、肝钼含量0.1385mg/kg、肝铁含量511.63mg/kg。结果表明:该羊群羔羊铜缺乏。  相似文献   
68.
为了阐明青海海北地区患病藏羊携带蜱虫种类及蜱传病原的情况,采用PCR方法对蜱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利用16S rR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也利用PCR方法检测了携带的病原,对鉴定的病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海北地区主要流行西藏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和草原革蜱,鉴定的蜱虫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基因的同源性均在97.00%~100.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鉴定的蜱虫均与相应的蜱种聚类,且均与西北地区的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上,呈现区域聚集性;蜱传病原种类丰富,包括尤氏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巴尔通体、绵羊无浆体、立克次体、贝纳特氏立克次体,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绵羊无浆体和巴尔通体。通过本次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有助于研究我省蜱的生物学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丰富蜱种分子标记相关基因序列信息;同时对蜱传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有助于查清蜱携带的病原谱,可为我省蜱传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采集了1份天峻县木里镇某牧场因腹泻而死亡的牦犊牛病料组织,经临床症状、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动物致死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耐药性试验,该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氧氟沙星4种药物敏感,对于其他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70.
用重组蛋白作为ELISA抗原对青海地区马的上属小巴贝斯原虫[b(.Th.)equi]和马巴贝斯原虫(B.caballi)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对所收集的317份马属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共检出B(.Th.)equi阳性血清16份,B.caballi阳性血清11份。结果初步说明我省的马属动物群中存在马巴贝斯原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