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88篇
  72篇
综合类   529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64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2.
为了解贵州省山羊3种流产疫病流行情况,分别从贵州省4个地区共采集194份山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法(RBT)对194份血清进行布鲁氏杆菌病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0%;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对194份山羊血清进行衣原体病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5.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lSA)对178份山羊血清进行...  相似文献   
943.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44.
我省某养猪场第二生产队,于1983年9月29日至翌年元月下旬,在仔猪群中暴发了一次以发病急、传播快、体温高、腹泻及耳和腹部发紫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猪瘟。这次疫病的流行仅仅是仔猪发生,母猪和其它猪均未感染。因此对造成此次疫病的流行,进行了流行原因的分析,并对如何防止在仔猪群中暴  相似文献   
945.
普定县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普定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逐步加大,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生活安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946.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纤突蛋白S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结构蛋白,本试验通过PCR扩增,获得TGEV S蛋白上约1 218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S1,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进行核酸序列测定。通过双酶切连接成功获得重组质粒pNZ8149-S1,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经乳链菌肽诱导,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TGEV S1基因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乳酸菌表达的蛋白位于菌体表面。  相似文献   
947.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特异性痘疹为特征:该病毒为羊痘病毒属的代表种,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绵羊,可致全身性疱疹,肺部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样结节。各种绵羊对绵羊痘病毒的易感性不同,死亡率从5%~50%不等。山羊和小羚羊实验感染时出现局部病灶,潜伏期为6~8d。  相似文献   
948.
单环刺螠虫消化道组织学和细胞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环刺螠虫(Urechis unicoinctus 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螠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嗦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胞在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中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949.
薄壳山核桃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种子培养的砧木,采用不同的砧木和接穗处理方法及不同的嫁接方法进行的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薄壳山核桃规模化扩繁的成套技术。这套技术包括选用大粒饱满种子,施足基肥,培育壮苗,壮苗于年前断根移栽,提前采集接穗并低温保存,用切接或劈接法嫁接,嫁接后增温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实生砧木的培育周期从2~3 a缩短为1 a,1~2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稳定在80%左右;繁育出了良种嫁接苗1.5万株;建立了早实丰产示范基地6处34.67 hm2,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其中"马汉(Mahan)"嫁接苗造林后,2~3年始花,3~4年可挂果。  相似文献   
950.
根据GenBank中的序列,合成针对鸭圆环病毒(DuCV)REP基因、鹅细小病毒(GPV)NS1基因、鸭肠炎病毒(DEV)UL6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以病毒的克隆质粒作为模板,进行退火温度、引物终浓度的优化,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DuCV、GPV、DE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