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河花园口段底泥,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速率快,其吸附去除大部分发生在反应的初始60 min内,Elovich和双常数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在较宽的p H值范围内,黄河底泥都能维持对亚甲基蓝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
王小敏 《河南农业》2014,(10):45-46
归纳总结了中牟县无公害南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具体介绍了生产地块的选择要求及生产管理技术中的栽培方式、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黑莓“宝森”品种及其皮刺芽变品种“宁植1号”的茎表皮皮刺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宝森”皮刺密度大(9.63个/cm)且粗壮坚硬,大多数皮刺自基部至顶端表面均有褶皱,“宁植1号”皮刺密度小(1.42个/cm)且纤细柔软,几乎所有皮刺仅基部表面有皱褶.显微结构观察发现,2个品种的皮刺均由茎表皮特化而来,“宝森”皮刺组成细胞数目多且排列致密,在与枝条连接处的皮刺组成细胞与茎表皮细胞形状大小相似,随着皮刺的伸展皮刺组成细胞逐渐变得狭长;“宁植1号”皮刺组成细胞数目较“宝森”少,皮刺基部至顶端细胞和茎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均相似.2个品种皮刺分布和形态结构特征的比较为进一步揭示黑莓皮刺形成机理及“宁植1号”芽变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欧洲水仙‘Dutch Master’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鳞片取材部位、培养光照、激素配比以及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研究发现,欧洲水仙初代培养的较适外植体为内层鳞片下部,合适光照度为1 000 lx。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2,4-D 0.3 mg/L+蔗糖30 g/L,小鳞茎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mg/L+蔗糖30 g/L,小鳞茎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0.3 mg/L+NAA 0.5 mg/L+蔗糖20 g/L。炼苗移栽基质配比为V(蛭石)∶V(泥炭土)∶V(园土)=1∶1∶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辐射对黑莓植株的诱变作用,为黑莓育种提供依据,以Boysen品种的组培苗为材料,进行了5个60Co-γ辐照剂量的试验,研究60 Co-γ对黑莓组培苗的诱变效应,确定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60 Co-γ辐照对黑莓组培苗有显著影响,其存活率、株高、增殖倍数、生根率以及叶绿素含量与辐照剂量之间均表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得出了存活率与辐照剂量间的回归方程,确定组培苗辐照的半致死剂量为80.88GY。  相似文献   
16.
滨梅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滨梅(Prunus maritima Marshall)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碳源、光照度对滨梅不定芽增殖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滨梅组织培养中,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1TDZ;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3 mg·L-1TDZ+0.1 mg·L-12,4-D;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NAA。培养基以质量浓度为30 mg·L-1的葡萄糖为碳源,光照度为3 000 lx。  相似文献   
17.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核酸链型和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报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核酸链型和极性的研究结果。采用氯化铯平衡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较为纯净的病毒粒子后,提取病毒DNA,经S1核酸酶消化、特异性单引物第一轮PCR扩增结合常规第二轮PCR扩增等研究,结果表明,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为单股、负链基因组。  相似文献   
18.
施用有机肥对葡萄植株Hg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葡萄果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剂量Hg胁迫下施用羊粪有机肥对不同生长期葡萄植株各部位Hg富集的影响,为利用有机肥控制葡萄Hg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每个盆钵装过5 mm筛的风干土15 kg,土壤汞含量设置0、 1.5、 25 mg/kg 3个处理水平,以HgCl2固体粉末形式施入土壤,每个水平分别设置施用有机肥和不施用有机肥两种情况。供试有机肥为羊粪,并按12.5%施入土壤,混匀后放置平衡15 d,于4月8日定植葡萄苗,每盆移栽健壮无病、 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1株,每个处理重复6次。【结果】不管施用有机肥与否,葡萄花瓣、 果实、 枝条和叶片中的汞含量均随土壤Hg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葡萄不同部位中Hg的富集系数却呈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在各部位的大小顺序为叶片花枝条果实。葡萄叶片和枝条Hg含量及其富集系数基本上表现出了幼果期最高,成熟期最低的生长期富集特征。与未施有机肥处理相比,低Hg处理施用有机肥后使开花期葡萄枝条汞含量降低了69.16%; 高Hg处理施肥后使开花期、 幼果期和成熟期葡萄枝条汞含量分别降低了50.52%、 58.33%和48.35%,并使三个时期叶片汞含量的降低幅度比低Hg处理分别高出了26%、 29.70%和37%。在土壤Hg污染下,施用有机肥的葡萄各器官汞含量均低于未施肥处理,且高Hg处理下的Hg含量降低幅度大多高于低Hg处理。不管低Hg或高Hg处理,施肥使叶片汞含量在幼果期和成熟期降低均最突出,而低Hg处理施肥使枝条汞含量在开花期降幅最高,高Hg处理在幼果期降幅最高。【结论】施用有机肥后,葡萄花、 叶片、 枝条和果实受Hg污染胁迫的影响明显减轻,尤其土壤Hg含量越高,有机肥的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氮源(尿素氮、农家肥氮)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配施后对温室芹菜氮素吸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Urea)和腐熟牛粪(Dung)分别与DCD配施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促进芹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减少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芹菜体内硝酸盐累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与单施肥料相比,Urea+DCD和Dung+DCD可使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加22.71%~92.97%,硝态氮含量降低12.28%~56.73%;可使芹菜茎、叶吸氮量分别增加29.24%~74.89%,30.89%~66.33%,地上部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到16.85%和30.30%。同时,Urea+DCD和Dung+DCD还可促进芹菜产量和株高的增加,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则分别降低37.05%,17.18%(茎),25.21%和7.63%(叶),并且还能显著提高芹菜中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Vc含量。综合比较可知,尿素和DCD配施在减少氮素损失,降低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以及提高营养品质方面的综合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多环芳烃(PAHs),且污泥产量大,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农业利用或堆放会导致土壤和作物的污染。本研究利用污泥和土壤不同配比组合(W0%,泥土比0∶1;W25%,泥土比1∶3;W50%,泥土比1∶1;W75%,泥土比3∶1;W100%,泥土比1∶0)的盆栽试验,探讨无芒雀麦-污泥系统对污泥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污泥含量增加对无芒雀麦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而生物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无芒雀麦对污泥的耐受性表现良好;无芒雀麦对泥/土组合14种PAHs的吸收总量以W100%处理最高,且对3环、4环多环芳烃的吸收量比其他环数优势明显;在不同泥/土组合处理下,无芒雀麦-污泥系统对泥/土14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在W50%、W75%、W100%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以W75%组合去除率为最高,达85.4%。且含有污泥的所有组合对高环芳烃Pyr、Chry、BaA、BbF、BkF、BaP、InP单体的去除优势表现非常突出,均达到80%或90%以上。综合考虑无芒雀麦的生长状况、吸收量及去除率认为,将耐抗性和去除率高的无芒雀麦作为优选植物资源直接用于城市污泥PAHs的修复是可行的,且以泥土比3∶1为最佳修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