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针对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特点和社会对园艺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在校生专业相关的成长背景、学习现状以及就业期望等问题。结合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工程建设,开展新形势下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突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可拓展性,以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2.
基于色调差的自然光照条件下苹果树叶片含氮量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旨在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苹果树叶片氮含量检测模型。该方法以自然光条件下的叶片图像为分析对象,首先通过色彩恒常理论MSR算法进行去光照处理,然后应用阈值分割、改进的Sobel算子剔除叶片噪声点、叶脉等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含氮量的叶片与潘通标准色卡进行色调差分析,得到果树叶片色调差和含氮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出苹果树叶片的含氮量检测模型。经试验验证,苹果树叶片去光照图像与标准色卡图像的色调差与果树各个时期的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且回归方程的F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盛花期传统施肥组、结果中期传统施肥组、施复合肥组、采收期传统施肥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检测模型的检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利用色调差测定苹果叶片含氮量的方法可行,该方法为实时、准确地监控苹果树整个生长过程中叶片含氮量的变化以及合理地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对山东省设施蔬菜和出口蔬菜这两大重点产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其产业发展现状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韩多红  王恩军  张勇  王红霞  王艳  王富 《作物杂志》2021,37(1):118-2096
以菘蓝为试验材料,在10%聚乙二醇(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和甜菜碱(GB)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生成及膜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pd(≤75mg/L)和GB(≤30mmol/L)处理可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菘蓝种子的萌发;25~100mg/L的Spd和10~40mmol/L的GB处理均可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丙二醛积累和细胞膜透性,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伤害,且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Spd 75mg/L和GB 30mmol/L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75mg/L的Spd或30mmol/L的GB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5.
以番茄品种‘Moneymaker’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的方法,研究了接种该病原菌后番茄幼苗形态、生理及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病原菌对番茄幼苗生长、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12 d后,番茄幼苗主要生长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病情指数高达62.3%。随着接种天数增加,接种和对照处理幼苗根系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但接种处理增幅较为缓慢,且接种后6 d和12 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另外,随着接种天数增加,接种处理幼苗根系中乙烯信号标记基因ETR4与Pti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ICS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而PAL的相对表达变化幅度较小;防御信号基因PR1a的响应较为强烈,相对表达量最高升至200倍左右;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1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以‘Micro-Tom’番茄为试材,对其绿熟期(GR)、转色期(BR)及红熟期(RR)果实进行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分析。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GR至RR过程中果实内与可溶性糖相关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基因(PGM)、糖原磷酸化酶基因(GPH)等下调,1,4-α-葡聚糖分支酶基因(SBE)、蔗糖合酶基因(SuSy1)等上调;参与抗坏血酸合成途径的GDP-L-半乳糖磷酸化酶基因(GGP)、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MDHAR)一直呈现上调趋势;而参与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多数基因以及与细胞壁代谢相关的众多基因则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番茄碱生物合成途径GAME家族基因呈先下调后上调的表达模式。代谢组学数据表明,与品质形成有关的D-果糖、古洛糖酸、异柠檬酸、L-谷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等在番茄成熟过程中含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L-苹果酸呈下降趋势,L-精氨酸、L-色氨酸、L-蛋氨酸在BR至RR过程中增加明显;槲皮素-3-O-葡萄糖苷、柚皮素在转色期明显增加。综合可见,‘Micro-Tom’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代谢物积累及关键基因表达均发生了规律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