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9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3篇 |
农学 | 75篇 |
基础科学 | 102篇 |
76篇 | |
综合类 | 495篇 |
农作物 | 112篇 |
水产渔业 | 67篇 |
畜牧兽医 | 222篇 |
园艺 | 49篇 |
植物保护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评估山羊痘弱毒疫苗(AV41株)经皮下和皮内接种牛体后的抗体产生规律,优化牛体免疫程序,选取25头健康成年肉牛分为5组,每组5头,标准单头份剂量为含量1.0×103.5TCID50 AV41株,分别以5倍和10倍羊用剂量进行皮下和皮内免疫,于接种后0、15、30、45和60 d,利用病毒中和试验(VNT)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鼻咽拭子和血液PCR结果均为阴性,未出现排毒;VNT与ELISA抗体检测结果相似,免疫后第30天,皮下接种5倍剂量组中有60%牛抗体转阳,中和抗体滴度最高达1∶640。同时,皮内和皮下10倍剂量组各有40%牛抗体转阳,皮内5倍剂量组有20%牛抗体转阳。VNT中和指数与ELISA的S/P值呈现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类似于国际上相关疫苗的接种途径和剂量,皮下注射5倍羊头份剂量山羊痘弱毒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作为临床预防牛结节皮肤病的免疫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松嫩平原盐碱地种稻开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嫩平原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形成的冲积平原。盐土、碱土及盐碱化草甸土是松嫩平原盐碱地的主要构成土壤,总面积约300万hm2,是该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土壤资源。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种稻是本区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但这一措施,涉及到许多特殊土壤改良学理论和技术问题。文中从盐碱地种稻是否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种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盐碱土的微域性、盐碱危害、土壤胶体高度分散以及"淡化表层"的建立与肥力培育等方面论述了盐碱地种稻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了解大亚湾2010—2018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 (Cu)、铅 (Pb)、锌 (Zn) 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该研究于2010、2012、2015和2018年在大亚湾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含量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增加,3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高值区均集中于澳头至石化区一带的近岸海域。3种重金属间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沿岸工业企业排放以及澳头海域水产养殖等可能是近岸海域Cu、Pb和Zn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Pb,3种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程度。
相似文献108.
[目的] 由于工程中渗流侵蚀发生的隐蔽性和发展的复杂性,离散元模拟成为学者开展渗流侵蚀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固体模型的参数化构建通过控制模型内部颗粒的填充和分布影响水流作用下颗粒的运移和流失,是开展渗流侵蚀离散元模拟的关键环节。[方法] 当前有关离散元模型参数的研究主要为单参数讨论,从土体孔隙、土体颗粒和墙体边壁3个维度出发,考虑孔隙率、颗粒重叠比和墙体模量的变化构建6组土体模型,对其进行向上渗流计算并记录内部颗粒流失过程、力链结构变化及孔隙率变化过程,以评估3个参数对模型的影响性大小并从细观角度分析离散元模型参数对渗流侵蚀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 离散元模型参数通过影响模型内部的颗粒和力链组成影响水流作用下颗粒的流失阶段。初始孔隙率控制模型内部的颗粒填充数目;墙体模量和颗粒重叠比影响模型内部的接触数目。颗粒和接触数目较多的模型,其内部颗粒多以颗粒群的形式移动;反之,不形成接触的自由细颗粒以单颗粒在模型内部发生纵向迁移,孔隙率曲线呈现波动变化。[结论] 研究结果从细观角度阐述参数对模型的影响,以期为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离散元模拟方法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肥效的核心,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和应用效果,绿色木霉兼具的促生和生防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中。分别采用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在不同腐熟度(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50%、80%、10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制备生物有机肥,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工艺类型的生物有机肥在辣椒根系定殖能力及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24 d后,经过二次发酵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50%、80%和100%时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在辣椒植株根系定殖量分别为1.5×105、2.3×105和1.02×105 CFU/g,按照稀释接种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50%、80%和100%时,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定殖量分别为0.29×105、0.72×105和0.24×105 CFU/g;在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条件接种绿色木霉,经过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绿色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最强;经过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且以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条件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发现,以GI值为8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后,采用二次发酵方式生产的生物有机肥,7 d后的绿色木霉菌增殖量为3.91倍,表现出功能性微生物最好的增殖和定殖效果。综上所述,在制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时的最佳方法是在腐熟度为80%的堆肥物料中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可以提高绿色木霉的定殖效果,也可以提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的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自1998年以来,我县每年的冬、春、秋三季,常有4~10个月龄左右的蛋鸡群发生一种顽固性腹泻,用广谱抗生素、换饲料或用益生素等方法治疗无效。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有的可持续3个月之久,产蛋率稍下降,蛋的品质差。4年来共收治140例,治愈138例,治愈率为98.6%。一、临床症状以水泻为主,有时也带有少量的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粪便,但更多的是水样含未消化饲料的粪便。鸡冠皱白,精神正常,食量、饮水量稍大。蛋鸡有时因泄殖腔发炎被啄肛而致死亡。鸡群除腹泻之外,一般无其他明显的症状,死亡率在2%左右(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