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27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制备理想的胃靶向四环素掩味制剂,以聚丙烯酸树酯Ⅳ为囊材,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四环素微囊,并采用正交法优化溶剂、囊材、乳化剂、抗黏剂的相对用量,筛选得最佳工艺组微囊载药量为69.58%,包封率为48.10%。体外评价结果显示,在近中性(pH6.6)口腔介质中,四环素从微囊中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5 min释放总药量的2.2%,即便30 min内也仅5.6%;随着释放介质的pH下降,四环素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在胃酸(pH1.0)介质中,5 min即可释放出总药量的47.7%,2 h可达80%以上。该四环素微囊制备工艺简便,产物具有优异的胃靶向性,可发挥掩味及保护牙齿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2.
土壤水分和植物残体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为期62.d的实验室恒温(281)℃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和植物残体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30.d后基本达到稳定,好气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高于淹水条件,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对植物残体的矿化速率进行拟合表明,好气条件下,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常数(k值)大小顺序为蚕豆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而淹水条件则为水稻秸秆蚕豆秸秆玉米秸秆。水分状况和植物残体化学组分的差异影响紫色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最终导致碳累积矿化量差异。  相似文献   
43.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过10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中稻)和1a只种1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论述了开设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背景与必要性,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管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为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5.
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不同坡度土壤磷素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旱坡地不同坡度下土壤磷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泥沙量都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径流量和泥沙量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中磷素的流失量均呈17°>9°>4°的趋势。地表径流中,颗粒态总磷流失量是水溶态总磷流失量的1.50~1.51倍。全磷主要吸附在泥沙中流失,磷素随泥沙的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85.0%~94.1%。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旱坡地磷素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丘陵紫色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丘陵紫色土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cm)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很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相反趋势,全钾则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水田、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撂荒地、旱地,但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仅在表层(0-10cm)高于水田,而撂荒地相比于旱地虽然有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作用,但也仅限于土壤表层。旱地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全磷含量,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则以水田最大,而撂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均小于旱地和水田,特别是林地表现出极小值。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林地〉旱地〉撂荒地〉水田规律,而孔隙度则表现出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47.
选取黄壤、紫色土和石灰性土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平衡吸附法,研究了pH、有机质对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和有机质条件下,土壤对镁的最大吸附量有较大差异,黄壤和紫色土受pH影响较明显,在pH3.5~7.5这个范围,黄壤对镁的最大吸附量变化在1 336.25g~2 054.77 mg/kg,紫色土在1 417.04~2 025.38 mg/kg,石灰性土变化不大.去有机质后,黄壤、紫色土和石灰性土对镁的吸附能力下降,最大吸附量分别减少363.31,148.72,120.00 mg/kg.Langmuir方程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对镁的吸附过程.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H and organic matter on adsorption of magnesium in yellow soil, purple soil and calcareous soil were studied in a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soils in their maximum Mg adsorption under different pH and organic matter conditions.The adsorption of magnesium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pH in yellow soil and purple soil. In the pH range of 3.5-7.5, the maximum magnesium adsorption varied from 1 336.25 to 2 054.77 mg · kg-1 in the yellow soil and from 1 417.04 to 2 025.38 mg · kg-1 in the purple soil, while little change was detected in the calcareous soil. The ability of Mg adsorption decreased afte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above three soils and the maximum Mg adsorption decreased by 363.31 mg· kg-1 , 148.72 mg · kg-1 and 120.00 mg · kg-1, respectively. Magnesium adsorption in soils was well fitted with the Langmuir equation.  相似文献   
48.
在Matlab7.0环境下,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 以重庆市彭水县植烟土地的实测数据及评价标准构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并进行模型训练及样本评价;在ArcGIS技术支持下, 进行不同尺度土地适宜性评价及精度检验. 结果表明: 采用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选取聚类中心, 模型具有较强非线性处理能力和逼近能力, 并具有学习时间短, 网络运算速度快, 性能稳定等优点;通过模型评价结果和检验值的验证, 发现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评价土地适宜性, 具有评价精度高, 使用方便, 适应性强等优点, 因此可望将其用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分类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9.
重金属Cu、Zn、Pb复合污染对紫色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酶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个敏感生物指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环境的优劣状况。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铜、锌、铅复合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锌对三种酶都有抑制作用,其中锌对三种酶有显著抑制效果,而铅在一定浓度下对三种酶有激发作用。铜、锌、铅复合污染对脲酶的影响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的特征;对转化酶却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尤其铅浓度较高时,拮抗作用较明显;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主要随铜、锌浓度增加而降低,锌的抑制作用显著。从土壤酶角度看,铅对轻度锌和铜污染有改良作用,而对铜污染修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无机磷形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对22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紫色土0~100 cm土层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测定,研究了各形态的无机磷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猪粪+NPK(M+NPK)处理土壤增加最多,其中有效磷含量增加了6倍;不施肥(CK)和单施氮肥(N)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全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出现了下降,其中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51.1%和53.5%。除了Fe-P 和Ca10-P含量下层高于上层外其余各形态无机磷都表现为耕层高于下层的特征。各处理Ca2-P、Al-P、Ca8-P、O-P等无机磷的剖面分布较为相似,均呈20~60 cm下降比较迅速,80~100 cm变化不大或者稍微上升的趋势,而Fe-P则表现为下层含量高于耕层。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分无机磷对紫色土有效磷的贡献为Ca2-P(0.9569)>Al-P(0.9265)>Ca8-P(0.9100)>Fe-P(0.8277)>Ca10-P(0.7449)>O-P(0.736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并能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固定,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促进土壤磷素向有效态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