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林业   395篇
农学   362篇
基础科学   414篇
  239篇
综合类   2087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226篇
畜牧兽医   1464篇
园艺   254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电阻率成像法在土壤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缺乏有效的监测技术是制约土壤学和水文学中尺度问题研究的主要瓶颈。近年来,以电阻率成像法为代表的地球物理学方法被引入到非饱和带土壤水文过程的研究中来,为解决尺度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工具。结合土壤电阻率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岩土物理学关系,电阻率成像法可以实现对土壤特性或状态的多尺度无损连续监测。阐述了电阻率成像法的基本过程、特征及其在土壤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同时,深入探讨了电阻率成像法应用于非饱和带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2.
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水平,2010-2011年度以烟农19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花后叶面喷施6-BA均显著提高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活性,对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氮肥后移能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产量;花后叶面喷施6-BA提高千粒重与产量。氮肥后移、花后叶面喷施6-BA均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累积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淀粉累积量;且花后叶面喷施6-BA促进氮肥后移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B1N4处理(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3:5:2,结合花后叶面喷施浓度10 mg·L-1的6-BA,施量100mL·m-2)提高冬小麦产量与品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一种更利于提高山东烤烟种植区烟叶质量的施肥方式,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增施不同量生物炭(3 t hm?2,OFB1;5 t hm?2,OFB2)的施肥方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OF)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OFB1和OFB2处理较OF处理更能促进烟株株高、茎围和叶面积的建成;提高烟株生物量,特别是叶干重,增加幅度为0.7% ~ 11.06%;增加中部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为1.47 ~ 6.91个、1.02 ~ 4.33个和0.1 ~ 0.53个百分点,增加上部叶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为0.42 ~ 6.55个、1.47 ~ 5.03个和0.07 ~ 0.31个百分点;显著增加中部烤后烟糖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0.15 ~ 1.81和0.3 ~ 1.06,显著增加上部烤后烟糖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0.41 ~ 1.55和0.82 ~ 1.49;显著增加中上部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增加幅度分别为2.12% ~ 15.58%和4.83% ~ 11.79%;增加中上部烤后烟叶均价分别为0.30 ~ 1.90和0.50 ~ 0.73元 kg?1。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烤后烟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初步认为在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增施3 t hm?2和5 t hm?2生物炭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山东植烟区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994.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目前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为了比较不同类别的修复剂对于镉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培养实验,研究了以含磷物质、碳酸钙、生物炭、贝壳粉以及巯基化天然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六类重金属土壤修复剂在不同的用量条件下对水稻土土壤特性、重金属镉的生物有效性及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等三个方面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统计学方法将具有较高相关性的众多评价指标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少的情况下用三个综合评价指标取代,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得分排序分级。结果表明,六类修复剂均可显著降低水稻土镉的生物有效性,降低稻米中镉的含量。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修复剂效果为最佳,主要成分为生物炭的修复剂与主要成分为含磷物质的修复剂次之,巯基化天然矿物的修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95.
糯玉米、水稻套连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作物布局的优化,各镇经济作物面积在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试验示范,成功探索了糯玉米与水稻套连作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测定,鲜食糯玉米亩产在800~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几年的引种小区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证明,瑞典甜菜品种H10141在林西地区表现较好,根产量达50000kg/hm^2以上,含糖率超16%,产糖量也较高,特别是对根腐病、丛根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对褐斑病的抗性较弱,需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吉林省500份大豆品种(系)中的低聚糖含量(干基).使用正相氨基柱分离、63%乙腈溶液洗脱、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以蔗糖、水苏糖和棉籽糖为标准品,加入乳糖为内标,计算大豆中低聚糖含量.蔗糖、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85%、100.34%和98.2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7~0.9996.测得500份大豆品种(系)中的低聚糖总量范围7.73%~13.46%,超过12%的品种(系)有49个.蔗糖含量范围3.42%~8.27%,棉籽糖含量范围0.41%~1.37%,水苏糖含量范嗣3.23%~4.87%.  相似文献   
998.
水稻苗期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4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含250个分子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苗期水培和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和ΦPSⅡ)的7个主效应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4、5和11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98%~10.74%。其中,控制水培条件下Fm的QTL与控制盐胁迫下Fo的QTL均位于第5染色体的CDO82-RG413标记区间,说明此区间的QTL具有多效性,可同时影响Fm、Fo两个叶绿素荧光参数。  相似文献   
999.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明确多个Rho族小G蛋白在该菌营养生长、分化孢子形成以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Rho族小G蛋白调控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功能.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基因位点Mgg_11178.6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Mgg_11178.6编码一个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与多种丝状子囊菌RhoGEF亲缘关系密切;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量明显减少,但是致病力没有变化.说明该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可能参与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与产孢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土壤类型地下害虫分布特点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害虫是为植物地下部分的重要害虫.根据近来调查,每种地下害虫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生活空间。土壤质地不同,害虫种群分布也不相同。了解其分布特点.是因地制宜开展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