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20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定量确定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主要旱作造林树种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墒情的关系,在宁夏盐池县人工模拟不同土壤墒情梯度,开展了常用旱作造林树种柠条、花棒、杨柴3种灌木裸根苗植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河东沙地盐池县,当沙地土壤含水量在≤5.5%时,3种灌木旱作植苗造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不适宜造林;当土壤含水量≥9.32%时造林,3种灌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造林验收标准,苗木高生长虽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所提高,但受土壤水分影响的程度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42.
以干旱风沙区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通过不同密度柠条林内种植甘草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8 m,6 m柠条带间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地,3 m带间土壤含水量低于自然恢复地;土壤容重以6 m带距和8 m带距的较低,自然恢复地最高;总孔隙度以6 m带距内的最高,其他处理措施差异性不显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表现出以自然恢复地较高;物种多样性为8 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6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野生甘草自然恢复区>3 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适宜的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种数和植被的盖度,但是人工柠条林的密度过大,反而引起植被盖度的下降及单个植物优势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3.
基于干旱胁迫的沙地柠条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61-165
摘要 :采用干旱胁迫处理沙地柠条幼苗,对其生长性状、叶绿素含量、脯氨酸、酶活性和丙二醛(MD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加重,苗高的相对增长量和平均生长速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柠条在轻度水分胁迫时相对生长速率为无胁迫的72.73%,而在严重胁迫下仅为对照的45.45%。在严重胁迫处理的后半期,柠条则逐渐表现出叶片枯黄、卷曲等受胁迫的症状;最后8.5%的柠条在胁迫的末期死亡。随着不同水分梯度的胁迫时间延长,严重胁迫和重度胁迫的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无胁迫和轻度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不大,叶绿素a的含量初期表现为中度胁迫和严重胁迫的较高,后期严重胁迫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叶绿素b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初期以轻度胁迫的较高,严重胁迫的脯氨酸含量较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严重胁迫处理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且在后期含量一直保持最高水平;严重胁迫后期PO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措施,丙二醛的含量后期严重胁迫的最高,其次为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无胁迫的最低。  相似文献   
44.
"研究式学习"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研究结合在一起,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中央银行学"课程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资源利用、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式学习"教学改革尝试。实践表明,在有了一定专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开展"研究式学习"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5.
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  相似文献   
46.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7.
金属元素是种子发育过程的必要营养,不仅可直接作为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养分,而且还是一些生理生化过程酶促反应的关键辅助因子.本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ES)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杂交组合种子发育过程中合子胚和雌配子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重要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和Na在种子发育早期雌配子体中的量最高;Zn、Cu和Mg在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呈小幅度上升;P和Fe随着雌配子体发育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微量元素Co和Ni在初期未检测到,而后大体上呈两个阶段上升趋势;Mn、Ni、B、Na、A1和K在胚胎发育早期合子胚中值最高;P、Mg和Fe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在6月26日的量最低而后随胚发育逐渐上升;Ca在合子胚发育早期的含量较高,随后下降,在7月15日呈最低值而后大幅度上升,在合子胚发育后期达到最大值.合子胚和雌配子体元素的分析将为体胚发生的条件培养基组分优化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8.
宁夏河东沙地不同放牧方式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宁夏河东沙地退化草场的不同放牧方式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分布,增加了物种数,使植物群落逐渐趋于稳定性,且6区轮牧、4区轮牧、2区轮牧的盖度分别比单轮(自由放牧)提高了28.26%、39.13%、10.87%;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平均值来看,以2区轮牧和6区轮牧的最高、自由放牧(单轮)的最低,而且植物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相同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相反趋势;封育、6区轮牧、4区轮牧、2区轮牧的草产量分别比自由放牧(单轮)提高133.04%、47.96%、33.99%40.65%,说明在20亩/羊单位下,采用不同放牧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产量,并且以6区轮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9.
1皮肤与皮下组织皮肤在缝合前创缘应对好,缝线要在同一深度将两侧皮下组织拉拢,以免皮下组织内遗留空隙,滞留血液易引起感染。两侧针眼离创缘1~2厘米,距离要相等。皮肤缝合采用间断缝合,缝合反应在创缘侧面打结,打结不能过紧。皮肤缝合完毕后,应再次将创缘对好。皮下组织缝合时要使创缘两侧皮下组织相互接触,一定要消除组织的空隙。使用可吸收性缝  相似文献   
50.
研究旨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引进资源品种(系)SN6、SN7和自育品系YC24的最适培养基,确定3个欧李品种的再生体系,为欧李高效快速规模化繁殖提供技术性支持。以3个欧李品种(系)为材料,对外植体的消毒方式、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孢霉素浓度为100 mg/L时,外植体存活率最高、污染率最低;SN6、SN7的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0.5 mg/L 6-BA+ 1.0 mg/L ZT+ 0.05 mg/L IBA,YC24的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0.5 mg/L 6-BA+ 0.5 mg/L ZT+ 0.05 mg/L IBA;SN6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0.2 mg/L NAA+ 0.1 mg/L IBA+ 1.0 g/L活性炭,SN7、YC24的最适壮苗生根一步培养基为1/2MS+ 0.05 mg/L NAA+ 0.2 mg/L IBA。本研究建立了欧李嫩枝快速繁殖体系,可为优良种质的后续练苗移栽、扩大培养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