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9篇 |
7篇 | |
综合类 | 27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8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以莱州 32 79为中心亲本 ,与冀东地区 5个基因型不同的冬小麦品种配置正反交组合 ,并对 10个正反交 F1 的产量性状、叶绿素含量及旗叶与茎秆间的夹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5个产量性状平均中亲杂种优势大小顺序均为 :单株产量 >单株有效穗数 >千粒重 >穗粒数 >每穗结实小穗数。单株产量表现出最强的杂种优势 ,但个别组合优势不明显 ,甚至出现负优势。大部分组合叶绿素含量杂种优势不明显 ,只有 1个组合正反交 F1 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同一性状的杂种优势某些组合正交高于反交 ,而某些组合反交高于正交。莱州 32 79株型直立紧凑 ,与其他品种配成的正反交 F1 旗叶夹角减小幅度均较大 ,该品种对改良株型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杂种优势的表达很复杂 ,不仅与杂种核基因有关 ,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也有很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半无叶型菜豌豆af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菜豌豆a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a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一染色体。af在lf和i之间,af和i间的图距为6.80个遗传单位,af和lf间的图距为36.74个遗传单位。利用af基因选育出的优质、高产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具有发达的嫩卷须,可作龙须菜新菜种;其嫩茎、嫩荚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53.
以普通型豌豆中豌5号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90-PE-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世代选择,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选育出半无叶型超高产专用豌豆新品种宝峰3号。宝峰3号株型收敛,株高66cm左右,有效分枝3.8左右,主茎节数18个左右,托叶正常,小叶突变成卷须,属半无叶型,托叶颜色深绿,根系发达,白花,白色荚,单株荚数10个左右,单荚粒数5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圆粒,绿子叶,千粒重220g左右。中晚熟,春播生育期103d;抗倒伏性强,抗旱性良好,成熟时不裂荚,抗猝倒病、根腐病、白粉病。籽粒品质:粗蛋白24.99%,粗脂肪2.32%,人体及动物体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大田生产一般单产3750kg/hm^2左右,高产可达7500kg/hm^2,比主栽品种中豌6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4.
用1%邻苯二酚溶液处理2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纯度检验,并与田间纯度检验进行比较,发现过高地估计了品种纯度;而用0.125%邻苯二酚溶液处理这20个品种,又过低地估计了品种田间纯度。对另外4个品种用0.125%邻苯二酚处理,染成浅色和黑色种子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发现与PPO活性密切相关的穗发芽抗性存在较大的变异。对18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2种子用0.125%邻苯二酚处理,分别将浅色和黑色F2种子种植并测定株高,结果表明:PPO活性与株高并无相关性。实验证明酚染色法检验小麦品种纯度尚缺乏准确性,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5.
以穗发芽敏感品种AT 2 6 5为试材 ,对筛选出的YSR纯天然小麦穗发芽抑制剂进行了田间喷施 ;用 3,5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测定了YSR不同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期间的α -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 ,收获前 2d喷施YSR抑制剂效果最佳 ,穗发芽抑制率可达 75 9%,对AT 2 6 5的种用价值无显著性影响 ,可作种用。用不同浓度的YSR处理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 ,随着浓度的增加 ,α -淀粉酶活性迅速下降 ,直至完全失去活性。YSR通过降低α -淀粉酶活性来达到抑制穗发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新方法,本研究对10个小麦品种(系)连续3代进行了低PPO活性选择,对40份后代品系的整籽粒PPO活性、酚含量、吸水率、穗发芽率以及种皮、胚、胚乳的PPO活性和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个小麦品种(系)的PPO活性随定向选择世代的增加逐渐降低,穗发芽率也逐渐降低,证明了酚酶活性与小麦穗发芽抗性密切相关.选择代数与整籽粒PPO活性、吸水率、穗发芽率、种皮PPO活性、胚PPO活性、胚乳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整籽粒PPO活性、吸水率、穗发芽率、种皮PPO活性、胚PPO活性、胚乳PPO活性相互之间呈正相关;选择代数与整籽粒酚含量、种皮酚含量、胚酚含量、胚乳酚含量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叶酸对玉米增产作用及抗早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叶酸处理玉米种子,对叶片生理特性、植株生长及产量因素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处理的玉米幼苗DNA、RNA含量明显提高,MDA含量减少,叶绿素含量增高;植株生长健壮,株高降低,茎加粗;增强了玉米后期抗早衰性能;增加了穗粒重、千粒重,提高了籽粒产量。通过对沈单7号、掖单13号、太合1号玉米的生产试验,增产幅度为9.8%~15.7%。 相似文献
59.
秦麦3号小麦新品种是用东方红3号作母本,昌农92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水土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冬京8号增产6.74%,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增产22.6%,具有高产,稳产,抗寒,耐旱,抗白粉病,抗条锈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品质优良及适应各种水肥条件种植等特点。并根据本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出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0.
枸杞混倍体中草药饲草型新品种天精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枸杞混倍体中草药饲草型新品种,用秋水仙素(C22H25O6N)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枸杞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时间与不同培养温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16℃时,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昌选1号枸杞种子48 h,植株成活率和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54.0%和8.5%。对处理后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比较,发现突变体根尖中具有48条染色体的细胞占53.3%,具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占35.1%,还有少量细胞具有22,19,12等染色体数,为混倍体。选育出的混倍体新品种天精1号染色体倍性优势强大,表现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嫩茎梢延长,叶面积增大,结实率低,营养生长旺盛,比对照品种宁杞菜1号增产102.8%;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枸杞多糖、黄酮等含量高于对照品种,因此,该品种具有重要的中草药饲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