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34篇
  25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21.
为获得抗大肠杆菌Iss蛋白的抗体,将纯化的GST-Iss蛋白分别免疫雏鸡及小鼠。结果显示,无免疫佐剂、弗氏佐剂免疫雏鸡所产生的Iss抗血清效价仅为1∶100,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所产生的Iss抗血清效价为1∶60 000。Iss融合蛋白采用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可获得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效价更高。  相似文献   
122.
在辽宁省凌源市农用地的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把凌源市分为三个指标区,即凌源市北部沿河平原耕地区、凌源市南部沿河平原耕地区和凌源市坡耕地区.采用叠置法来划分单元,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公式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并对凌源市的农用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其中选取了3个主要的农用地质量因素--坡度、质地和有机质反映凌源市农用地的自然质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凌源市农用地总面积为50485.82 hm2,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为13等,其中主要集中在第1、2段上,占79.04%,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低,质量较差.凌源市农用地以旱地为主,旱地土壤质量较差,从而使农用地质量的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在旱地田间管理上必须重视使用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3.
<正> 1 地下育苗的优点 1 1 冬暖夏凉。地下苗床与地面苗床相比较,冬季日平均气温一般高1~1.5℃,地温高2℃左右;夏天相反,气温低1~1.5℃,地温低2℃左右,地下苗床一年四季都适应育苗,特别是对反季节栽培的蔬菜来说,地下育苗更能显示效能。 1.2 温度稳定。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温度的剧烈变化往往导致幼苗受冻或生理失水而萎蔫死亡,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4.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高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修复技术,受到广泛认可,已成为重要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植物种类、修复模式,分析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绿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以幼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铺草+防风障、搭建小拱棚、行间铺草3个处理,以裸地为对照,测定各处理下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及光照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降低茶园土壤温度的变化、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散失,维持冬季茶园较高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其中以搭建小拱棚的防护措施对幼龄茶树的保护效果最好,试验期间其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6.28%,地表最高温较对照提高9.4℃,光照强度较对照降低14.63%,茶园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分别提高3.8℃和26.35%。防风障+行间铺草和行间铺草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6.
进入21世纪后,牦牛种质分子特性研究成为牦牛科学研究的热点,取得了许多新成果。该文以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线,综合分析了牦牛种质资源的现状与特点、研究进展以及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对策和措施,以便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牦牛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辽西旱地秋季保墒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西地区冬春季降水少,风沙大且蒸发量大,素有"十年九旱"之说,这无疑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也是长期困扰该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8.
114 nests, in which 100 nests filled with eggs, of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 little tern (S.albifrons), kentish plover(Charad rius alexamdrinus) and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were found in the breeding co lony of saunder's gull(Larus Saundersi) when the special survey of saunder's gull was proceeding in June of 1998 around the coast of Yancheng, Jiangsu Pr o vinc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33 pairs of common tern, 414 of little tern, 146 of kentish plover and 139 of redshank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 f saunder's gull based on the egg-filled nest density of them and the colonial area of saunder's gull.  相似文献   
129.
利用黑龙江省15个国家气象站1965—2011年生长季(5—9月)0、5、10、15、20cm处逐日平均地温资料,计算黑龙江省各站点生长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倾向率和年际变化,分析黑龙江省47年来生长季平均地温随纬度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长季各月份平均地温的垂直变化形式基本一致,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地温逐渐降低,在0~5cm热量衰减较快,而在5~10cm、10~15cm、15~20cm的热量衰减速率基本相同,衰减相对较慢;生长季各月份各层平均地温均呈升高趋势,0cm处平均地温气候倾向率在5个深度中最高,5cm、10cm、15cm、20cm平均地温升温率相差不大;5—7月平均地温的升温趋势比8—9月明显,8—9月的升温对整个生长季的升温趋势贡献较小;地温与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0.
试验旨在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EP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性的相关性。采集不同海拔高度的6个牦牛类群(中甸牦牛、麦洼牦牛、斯布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申扎牦牛)以及三江黄牛共375头耳样,提取DNA并分别构建DNA池,采用直接测序法结合PCR-RFLP检测分析EPO、PPARα基因的多态性,最后应用SHEsis软件统计分析候选基因SNPs与牦牛高原适应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PO基因存在3个SNPs位点:rs527G→A、rs1031A→T、rs1192T→C;PPARα基因存在3个SNPs位点:rs77363C→T、rs77471C→A和rs77534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EPO基因3个SNPs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PARα基因的rs77363C→T位点上,6个牦牛类群都处于平衡状态(P>0.05),在PPARα基因的rs77471C→A和rs77534C→T位点,麦洼牦牛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单倍型分析得出,EPO基因的ATC单倍型在高海拔地区牦牛中的分布频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PARα基因的TAC单倍型在6个牦牛类群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研究表明,EPO、PPARα基因可作为牦牛适应高原环境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探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