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2篇
  8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肉鸡饲养过程中,球虫病可暴发于免疫接种时,转群、更换饲料或天气忽冷忽热时,特别是冬季通风不良及夏季湿热多雨,损害很大.肉鸡15~45日龄最易感染球虫病.由于对病原特性和发病特点缺乏了解,未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本病消除明显症状后转化为慢性,长期带虫,危害群体.  相似文献   
342.
黑龙江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和越冬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黑龙江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及其越冬情况,在黑龙江省9个县市林下和农田中采集土样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并选用从哈尔滨分离的线虫和从美国新泽西引进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越冬条件的调查,调查线虫在土壤中越冬深度及土壤温湿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黑龙江省29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分离频率是6.9%,经鉴定为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BN和H. bacteriophora ZT。户外调查结果显示侵染期病原线虫在土壤中越冬深度为5~15 cm,土壤温度为-5~-13 ℃,土壤湿度为(12.9±2.9)%~(17.3±1.2)%。而来自新泽西的对照组线虫在哈尔滨的冬天不能存活。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最北部黑龙江省有嗜菌异小杆线虫分布,增加了我国昆虫病原线虫资源,扩大了调查地域。  相似文献   
343.
不同采收期藜麦苗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的藜麦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6个采收期的株高、鲜重、真叶数、含水量、纤维素、总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矿物质、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研究。旨在阐明藜麦苗的营养价值,探讨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藜麦苗营养成分的差异,确定适合食用的采收期及品种。结果表明:藜麦苗的株高、鲜重、真叶数随着采收期延长而递增,但含水量递减。纤维素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而递增;16种氨基酸含量均在第28,33,38天较高,总量递减;总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含量均在第28,38天较高,在第48,53天时较低;矿物质含量的变化与采收期无明显关系。综上,第38天为综合效益较高的采收期;第28天的藜麦苗营养最优,最适食用,但产量低,不建议大批量采收;在第43天以后,特别是第53天营养成分低,纤维素含量最高,不适合采收。与加拿大品种QC5相比,山西的QF3和内蒙的QM1两个品种藜麦苗更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344.
为丰富人参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种资源,以人参根际土壤为材料,使用功能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所筛选PGPR对人参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出根际促生菌17株,其中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1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8株,产IAA能力的菌株7株,具有固氮效果的菌株9株,有10株菌具有2种及2种以上不同的促生功能。17株根际促生菌分别来自Pseudomonas、Burkholderia、Bacillus、Enterobacter、Agrobacterium、Paenarthrobacter、Acinetobacter、Leclercia、Priestia 9个不同的菌属,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数量最多,占比29.41%。F05-44菌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在不施肥条件下促进人参生长,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38.53%,24.65%,展叶期缩短3~4 d,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5.
本试验以临安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出针对山核桃林主要害虫高效杀虫灯波段和科学用灯方法。利用灯光诱集的方式,比较6个不同波段的频振式杀虫灯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共诱集到昆虫19226头,涉及10目42科102种,诱集到的山核桃害虫集中在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诱集到的天敌昆虫主要集中在广翅目、脉翅目。各个波段诱集效果有显著差异,365 nm波段杀虫灯对于山核桃地下及食叶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优于其他波段,且天敌比例低,综合防效最好。最佳的用灯时间为5—9月。本研究认为365 nm波段杀虫灯可在诱杀山核桃害虫的同时监测害虫种群动态,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为山核桃林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6.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编码区上游的基因开关,它开启和关闭基因的功能活性,并含有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这些元件是参与转录启动和调控的蛋白质的结合靶标。组成型启动子的使用会对非靶标生物或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能够提供获得更多机会参与控制基因表达,并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基于启动子在表达部位的特异性,综述了植物中新鉴定的根、花、种子、果实、维管束和绿色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7.
为 了推动麻城市板栗产业提质增效,在麻城市板栗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高质量 发展要求,从推广优良品种、开展低改和病虫防治、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拓展能力、攻克技术难关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 麻城市板栗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348.
为了解椰枣F1分离群体的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以143份椰枣F1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对其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和叶斑病发病情况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椰枣F1分离群体表型变异程度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为10.927%~43.350%,其中茎围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1.447%~44.619%,其中裂叶叶色和裂叶坚硬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619%和42.571%。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第三枝长、刺区长度、裂叶总数、裂叶长、裂叶宽、裂叶厚度、裂叶叶色11个性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叶斑病发病情况与其余16个性状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51%,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10.0836,贡献率为59.32%,主要包含株高、第三枝长、冠幅、茎围和枝条数这5个指标共同影响,其中株高的特征值最大为0.2948,主要反映的了椰枣株高和长势情况。聚类分析表明:143份椰枣F1  相似文献   
349.
<正>椰枣树(Phoenix dactylifera L.)属多年生棕榈科热带植物,是阿拉伯国家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果实被称为“沙漠面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 目前我国对椰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椰枣化学成分分析[3]、基因表达[4]、植物组织培养[5]、逆境胁迫[6]等领域,对椰枣病害发生及病原菌种类鲜有报道。2020年11月—2021年6月,对海南省椰枣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50.
通过概述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回顾和总结夷陵区在认清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落实疫情科学防控措施、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及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防控工作经验,提出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关键在“预防”,重点在疫木除治和利用生物措施提高林木自然抗病能力等建设性意见,以期为今后夷陵区乃至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