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制的尿素营养舔块,在西宁奶牛场进行了40天的奶牛饲喂试验。试验结果:奶牛对尿素营养舔块适口性良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平均日舔食1.88kg,增乳效果明显,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4.1kg/(头·d),提高24.96%。  相似文献   
12.
育成肉用公鸡与蛋用公鸡的代谢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ibbald强饲快速法,测定了4-5月龄育成肉用公鸡与蛋用公鸡的能量,氮,氨基酸代谢率。结果表明;表观能量代谢率肉鸡明显低于蛋鸡。真能量代谢率差异不显著。两种鸡都再现氮负平衡,且肉鸡明显高于蛋鸡。总氨基酸真代谢率,表观代谢率两种鸡之间差异都不显著,各种氨基酸代谢率呈现一定规律性,蛋鸡表观代谢率以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较高。  相似文献   
13.
舔食复合尿素砖对冬春期放牧牦牛、藏羊的饲喂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冬春期对放牧牦牛、藏羊进行了167天饲喂复合尿素砖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年龄试验组牦牛、藏羊的减重和减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怀孕后期的母羊、以及羔羊哺乳期,给以补充少量营养物后改善了母畜的营养。从而羔羊和成年羊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25.43个百分点和2.41个百分点。同时还证明,复合尿素舔砖具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牦牛、藏羊适口性好,并且便于运输、贮存、使用十分方便,在冬春期给放牧牦牛、藏羊作为补饲,可提高越冬能力,减少死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尿素舔砖。  相似文献   
14.
Tian食复合尿素砖对冬青期放牧牦牛,藏羊的饲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春期对放牧牦牛、藏羊进行了167天饲喂笔合尿素砖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年龄试验组牦牛、藏羊的减重和减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怀孕后期的母羊、以及羔羊哺乳期,给以补充少量营养物后改善了母畜的营养。从而羔羊和成年羊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25.43个百分点和2.41个百分点。同时还证明,复合尿素Tian砖具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牦牛、藏羊适口性好,并且便于运输、贮存、使用使用十分方便,在冬春期给放牧牦  相似文献   
15.
16.
为提高藏系羊个体产肉性能,试验对道赛特羊与藏系羊杂交羔羊采用综合配套技术进行育肥,当年出栏.结果表明:道×藏一代羔羊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体重比对照组羔羊分别提高87.23%、57.55%、53.43%、50.67%,差异均极显著(P<0.01);6~8月龄出栏育肥羔羊胴体重达到16.10~21.0 kg,日增重比同龄当地羔羊提高42.48%~44.07%,羔羊胴体重增加5.8~7.2 kg,产肉量提高56.31%~52.17%,每只杂种羔羊增收8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青草期进行88天放牦牛放牧加补饲精料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混合群牦牛103头,62头,试验每日每头补饲混合精料0.25kg。试验结果:2岁牦牛增重效果最好,增重率提高20.1个百分点,3岁牦牛次之,增重率提高14.5个分点,4岁牦牛最差,增重率4.0个百分点;在同,4岁牦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无角陶塞特羊与青海绵羊杂交改良育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角陶塞特羊早期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且适应性强、耐粗饲。互助县是青海地区绵羊的主产区,但因当地品种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农户养羊效益甚微。为了充分利用本地饲草资源,提高本地绵羊的产肉性能,该县引进无角陶塞特种公羊杂交改良当地绵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户饲养管理水平相同情况下,陶杂一代羔羊的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体重显著高于青海羔羊(P<0·01),陶杂一代比青海羔羊分别增加了1·13、2·06、3·95、6·45、5·95和6·40 kg,相对提高了38·97%、37·18%、47·88%、60·56%、47·79%和48·48%,后…  相似文献   
19.
以秸秆饲料(小麦秸、甜燕麦秸)和青刈栽培牧草(燕麦干草、早熟禾干草)为试验材料,于1988—1089年用尼龙袋法测定生长牦牛在舍饲和放牧青草期、开始枯黄期、枯草期条件下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结果表明:ADF含量低的干草类的消失率高于ADF含量高的秸秆类饲草;营养较丰富的青草放牧期能显著提高ADF的消失率。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牦牛常用3种粗饲料营养价值及其甲烷生成量。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及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技术(IVGPT),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评定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48h的甲烷生成量。结果表明,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苜蓿干草的甲烷生成量分别为(19.08±2.15)g/kg、(20.41±1.64)g/kg、(18.87±1.08)g/kg,甲烷生成量与瘤胃液pH、NH+4-N质量浓度、TVFA、乙酸、丙酸、丁酸以及饲草中干物质、粗脂肪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瘤胃发酵环境受粗饲料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