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适宜灌水施氮方式利于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和施氮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2011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交替灌水、固定灌水、均匀灌水和交替施氮、固定施氮、均匀施氮2因素3水平的随机完全组合试验方案。分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0~100 cm土层监测植株正下方、植株正南侧和植株正北侧的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灌水方式对各位置根长及根系总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施氮方式只对植株南侧根长和根系总干质量影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只对植株北侧根长和总根长影响显著。交替灌水均匀施氮在监测时期内维持了较大总根长,并使得灌浆期植株不同位置根长、总根量(总根干质量除外)均较大,并最终获得较大的产量(11 524 kg/hm2)。而固定灌水固定施氮总根长最小,产量最低。各处理下0~40 cm土层根长所占整个土层根长比例均较高,该比值以交替灌水均匀施氮最大。对比发现,根系生长分布对灌水方式更加敏感,通过不同灌水与施氮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分布应集中在0~40 cm土层,交替灌水均匀施氮最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为垄植沟灌下较好的灌水施氮方式。该研究为通过不同灌水施氮方式调控作物根系生长并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洮羊为研究内容,对洮羊命名、来源、分布和品质等特性开展了调查及资料查阅。同时对洮羊的数量及品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对洮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随施氮量和施磷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有机肥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受钾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施磷量与有机肥用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相互作用会促使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灌水量与施钾量和有机肥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耦合效应表现为,除不施有机肥时随灌水量增加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外,对于其它任何有机肥及钾肥施用水平,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灌水量高于中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钾肥与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论施磷量与施钾量如何变化,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施氮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降低氮肥用量同时提高磷肥用量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而提高施钾量仅在施氮量高于中水平时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减小有机肥用量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24.
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大学4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通过该环节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或科研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回顾指导农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系统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教学过程和评分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索和实践了农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为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6.
【目的】作物对局部灌溉的响应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能否采用局部灌溉还需考虑局部灌溉前的土壤水分状况。研究水分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下玉米生长、水分吸收的动态变化以及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调控营养液的渗透势模拟水分亏缺,采用分根技术,通过水培试验模拟前期水分亏缺后局部根区恢复供水,设置3个水分亏缺程度(-0.2、-0.4、-0.6 MPa)和1个对照(无PEG),于处理后0、0.25、0.5、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的生长和导水率状况,玉米干物质累积以及叶水势。并在此基础上,于处理后0、1、5、9 d连续动态测定对照和-0.2 MPa两个处理各根区根系解剖结构特征。【结果】水分亏缺6 d后局部恢复供水,恢复供水区根干重和导水率平均增长速率显著大于持续胁迫区(P0.05);-0.2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下,0—0.25 d时,恢复供水区根干重平均增长速率较对照明显增大(P0.05),且持续到局部恢复供水后5 d,表现出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0.4和-0.6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处理分别于0.25—0.5 d和0.5—1 d时恢复供水区根干重平均增长速率较对照明显增大(P0.05),产生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可见,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发生随水分亏缺程度增大而延迟;-0.2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5 d时,恢复供水区根系导水率平均增加速率恢复到对照水平,产生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继续增大亏缺程度或延长恢复供水时间,补偿效应均消失,说明局部恢复供水有效刺激恢复供水区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临界水分亏缺程度为≥-0.2 MPa。此外,-0.2 MPa亏缺后局部恢复供水5 d,恢复供水区根系直径与导管直径显著小于1 d(P0.05),但仍维持或超过对照水平,皮层厚度占根系直径的比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9 d时,根系直径与导管直径明显减小(P0.05),较对照减小19%,皮层厚度占根系直径的比例仍显著大于对照(P0.05),与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产生与消失同步,从根系解剖结构特征方面揭示了恢复供水区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结论】局部恢复供水可有效刺激恢复供水区根系生长和吸水的补偿效应,但与局部恢复供水前水分亏缺程度和局部恢复供水时间有关,恢复供水区根系解剖结构的变化是补偿效应产生或消失的一个生理机制。该研究可为更好的发挥局部灌溉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对比带犊牦牛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繁殖效果的差异,作者根据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了两组试验,以便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繁殖季节在试验组母牦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并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CIDR+PG)诱发牦牛集中发情。[结果]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当年生产后,通过犊牛统一断奶,改变营养供给,产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分别为8%和19.2%。试验组母牦牛应用“放置孕激素阴道栓+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方法诱导发情后,总发情率达89.1%。试验组带犊母牦牛激素处理后受胎率为89.1%,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较低,自然交配后受胎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9%和19.2%、97.6%和100%,试验组犊牛的平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51 kg、2.37 kg、3.28 kg,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试验组犊牛相关年龄段体重与对照组犊牛对应指标相比,初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带犊母牦牛当年集中发情,母牦牛当年...  相似文献   
28.
项目教学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项目教学的概念以及特点;总结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在介绍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以"公园绿化"为案例,探讨项目教学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文章认为,这些方法有利于《园林树木学》课程的长期发展,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并且能够取得与实际工作一致的经验和技能。  相似文献   
29.
为了验证枯草期对母牦牛进行产前和产后7个月补饲对其来年繁殖性能和后代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枯草期妊娠母牦牛“产犊前5个月”+“产犊后2个月”暖棚补饲试验,方法是从2020年10月1日开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母牦牛白天放牧,夜间暖棚过夜,但试验组早上出牧前和黄昏归牧后精料补饲,对照组不补饲,试验于2021年4月30日结束,试验期共7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妊娠母牦牛所产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母牦牛翌年发情时间、受胎率比对照组母牦牛分别高30%、2.94 kg和2.71 kg、40 d、45%,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两组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进行短期集中育肥效果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公、母牛的体重分别增长46.91 kg和41.74 kg、34.47 kg和30.35 kg,验期期内两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为52.12 g和46.38 g、38.30 g和33.72 g,试验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3.82 g和12.22 g。通过本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保证了母牦牛在妊娠期和哺乳前期的营养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其来年繁殖性能,其后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水平远高于不补饲母牦牛后代犊牛,进行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0.
森林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森林天敌昆虫资源收集、饲养、种类鉴定、利用前景评估等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