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8篇
  3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取43项指标来研究新疆15个地州居民国内出游潜力,并对其进行因子、聚类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后得出出游潜力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出游潜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交通状况、产业支撑等显性因子以及社会人口、产业环境等隐性因子;2)出游潜力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交通、产业、人口、环境等社会综合效应高的地区,并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极化和扩散作用,向周边地区递减,在空间表现为“两极”、“一带”、“三片”的分布格局.3)虽然经济、交通因素等传统因子在出游力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影响力有所下降,影响方式有所改变.智能化、移动化、家庭化等因素已逐渐成为居民出游力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依据野外实测的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冠层反射光谱及土壤含水率,比较了不同坡向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冠层光谱、光谱一阶微分的差异,分别建立适合不同坡向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精度.[方法]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微分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因坡向不同而存在差异,表现出阴坡地最高,双面坡地次之,阳坡地最低.可见光区域,阴坡地春小麦“峰谷”特征明显,阳坡地和双面坡地无此特征;近红外波段,旱地春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表现出阴坡地>双面坡地>阳坡地的特点.[结论]旱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各微分指数的相关性均较好,通过了极显著水平检验.阴坡地与Kpo的相关系数为0.915,大于阳坡地和双面坡地与SDred训和SDg的相关系数0.906和0.908.利用与不同坡向旱地春小麦叶绿素相关系数最大的微分指数建立的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表明,各地类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监测均可用抛物线模型,预测精度分别达97.5;、95.7;和97.8;.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各地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多角度多维度地丰富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考虑研究区的整体性、资源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在原有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天然湿地资源和林木资源对原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新模型对比分析了2004—2009年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水、经济、能源、天然湿地、林木相对资源承载力、相对综合承载力、承载状态及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各地区各资源承载力纵向比较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有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的有水资源承载力和能源资源承载力,天然湿地资源承载力和林木资源承载力与其变化趋势相似,全区有增有减。全区相对综合承载力多数地区处于上升趋势。一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的地区有石河子市、伊犁地区,表明这些地区人口处于警戒状态,必须大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克州、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巴州连续6年分别处于富余、非常富余状态,但这些地区的富余度和非常富余度均呈下降趋势,即人口的增长略高于承载力的增长,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控制这6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使之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塔里木河下游在生态输水过程中形成的漫溢区和非漫溢区土壤的颗粒组成,分析了漫溢作用下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特点,探讨了不同干扰方式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目的是为解释河水漫溢后植被出现明显变化是否由漫溢引起表层土壤粘粒和粉沙物质明显增多造成的.结果显示:(1)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的颗粒组成以粗粉沙、极细沙和细沙为主,粒径一般在31~250μm,属沙质壤土;(2)漫溢干扰后粒径组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粒径的偏度大部分大于0.30,属极正偏,即主要粒度集中在粗粒部分,而颗粒分布的峰态大部分较漫溢前有所变宽、变缓;(3)漫溢方式对粉沙和粘粒物质百分含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漫溢方式对颗粒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但是不同漫溢方式、漫溢频次和漫溢持续的时间对土壤粘粒和粉沙物质的影响各异;(4)通过对漫溢方式、漫溢持续和频次对土壤粘粒和粉沙物质组成的讨论,适度漫溢干扰更有利于表层粘粒和粉沙物质的积累,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的适度干扰假设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熊黑钢  张雅  张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1-5053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未来16年内,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园地、林地面积将持续增加,但增幅变小;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将继续扩大,但增幅会有所降低;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都是持续减少,不同的是,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增大,未利用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干旱区村域种植业生产效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旱地区生态脆弱的奇台县西北湾乡三屯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问卷调研与访谈获取研究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种植业成本构成及关键成本、成本与土地种植面积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作物种植类型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打井成本和作物种植成本是影响农户种植业生产总成本的重要因素;种植业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地租、作物种植成本和打井费用是影响种植业收益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属于粗放的土地资源依赖型,承包土地面积扩张是影响农民种植业收益的主要方式;小麦种植是农户的种植业的主要收益来源。  相似文献   
17.
灌溉前后沙质裸地表层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建立的表层土壤日蒸发量和含水率间的函数关系,估算了灌溉前后3个时段的土壤日蒸发量,并以多种数学方法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灌溉后前期(1周)与后期(3周)的土壤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余各时段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2)灌溉前土壤蒸发量的总体差异较大,空间关联性很弱,呈随机的斑块状分布,灌溉后总体差异明显减小,空间关联性增强,分布类型转为区域化分布;(3)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在灌溉后则更多地受空间自相关控制;(4)由于林带、芦苇丛和微地形的影响,灌后1周时采样区西边的土壤蒸发量大于东面,其余两个时段东西向无明显差异;灌溉前南部区域土壤蒸发量较北部区域大,灌后1周时该种情形被逆转,灌后3周时又转为向灌溉前回归。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化肥利用的空间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89~2005年新疆各地州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区域划分,并运用回归分析计算出各区域化肥的顷均施用量和增产效率.结果表明:根据施用化肥情况可将新疆分为3大区域,即低施肥量地区,平均施肥量115.88 kg·hm-2,增长量5.78 kg·hm-2·a-1:中施肥量地区,平均施肥量175.93 kg·hm-2,增长量10.41 kg·hm-2·a-1;高施肥量地区,平均施肥量219.59kg·hm-2,增长量11.22 kg·hm-2·a-1.这3个地区的单位面积施肥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中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增产效率[kg(粮食)·kg-1(化肥)]居新疆最高,为21.45;低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增产率为13.88;高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增产效率为10.80,为新疆最低;但3个地区的化肥增产效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应重点加强中,低施肥量地区的施肥强度,以发挥其最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新疆奇台县化肥施用量变化及其与粮食单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疆奇台县1989~2005年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数据,采用趋势线法分析了该县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的时闻序列变化,并采用相关分析对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奇台县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受粮食价格及化肥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从1989年的65.65 kg·hm-2上升到最大值1998年的196.6kg·hm-2后下降,整个时间序列曲线呈抛物线状,且N、P、K施用比例较为合理,为促进粮食增产发挥了作用.1989~2005年粮食单产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施肥量的增加,粮食单产也趋于增加,当化肥施用量达到170kg·hm-2时,再增加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的增产效果已不明显.因此,该县今后在粮食种植过程中应防止过量施肥,推广科学施肥,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地温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旱区农田灌溉后土壤水分、地温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水分、地温各自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层含水量之间具有高相关性,基本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与土壤水分灌溉时由上而下的逐渐下渗,以及蒸发时由下而上的逐层上升有密切的关系.各层地温间的相关性大,除地面温度外,其余各层地温间的相关水平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相邻土层地温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及地温剖面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并具有动态性.土壤水分含量大时,两者的垂直变异系数小,反之变异系数大.0~20 cm、地面(0 cm)分别为剖面含水量及地温变异强度的最大层,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水分及温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明显.地面温度是预测表层、底层土壤水分的良好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的土壤水分与地温间的函数关系可为推测土壤水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