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里氏木霉FS10-C对伴矿景天吸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伴矿景天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木霉(Trichoderma)对伴矿景天生和Cd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加入抑制了伴矿景天的生长;伴矿景天在Cd含量为5 mg/kg模拟污染土壤中对Cd提取效率最高.在不同Cd污染水平下,里氏木霉(T.reesei)FS10-C使伴矿景天地上部干重比对照组增加了17.1% ~42.5%,显著提高伴矿景天地上部对Cd的积累;在15 mg/kg Cd处理下,里氏木霉FS10-C处理组植物地上部Cd积累量高于对照组46.2%但对于土壤中NH4OAc提取态Cd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里氏木霉FS10-C能提高伴矿景天对Cd的抗性,增加其生物量,从提高其修复效率.因此,里氏木霉FS10-C具有强化伴矿景天修复Cd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2.
多环芳烃对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重要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其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个月至2年[1],很多PAHs具有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2,3]。但由于单靠化学分析难以评价PAHs的毒性[4],因此,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生态风险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高等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仅在近十年来开始被利用来评价生态环境风险。平衡、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可生长出优良的植物,反之,不稳定或受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则会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根据高等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监测和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评价土壤质量[5,6]。目前已 相似文献
93.
铅和苯并[a]芘混合污染酸性土壤上黑麦草生长及对污染物的吸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铅(Pb)处理浓度为0、5001、0002、000 mg kg-1(烘干土计),苯并[a]芘(B[a]P)处理浓度为0、12.5、255、0 mg kg-1(烘干土计),完全组合设计,对每一处理通过种植和不种植黑麦草盆栽试验,研究了B[a]P和Pb混合污染酸性红砂土上黑麦草(Lolium perenneL.)的生长及对污染物积累的吸取作用。试验表明,铅是抑制黑麦草株高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Pb处理浓度下,B[a]P对黑麦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61 d内,黑麦草吸收的铅占土壤铅添加量的4.7%,黑麦草吸收的B[a]P占土壤B[a]P添加量的0.023%;种植黑麦草的土壤B[a]P残留率平均为42.6%;而未种植黑麦草的土壤B[a]P平均残留率为50.9%。该研究结果表明,当Pb-B[a]P混合污染土壤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黑麦草能吸收土壤中的Pb和B[a]P,黑麦草对Pb-B[a]P混合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吸取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4.
中国土壤污染与修复科技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土壤污染与修复是土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对推进中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保障国家土壤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简要分析了中国土壤污染状况,介绍了国内外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研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土壤污染与修复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方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
选择红壤与乌栅土作为实验土壤,研究不同浓度的百菌清重复施用后在两种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周期为7天、重复施用4次后,百菌清在红壤中的残留量高于乌栅土。百菌清重复施用4次后,红壤对照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略低于5 mg/kg处理组,而显著高于25 mg/kg处理组(P0.05);乌栅土对照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5 mg/kg处理组与25 mg/kg处理组(P0.05)。31种碳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百菌清重复施用4次后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两种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6.
97.
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FC)是判定污泥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收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15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48份污泥样品,测定了其粪大肠菌群数,旨在了解污泥中FC的数量与潜在污染风险;并在污泥自然风干过程的第7、14、21、28天分别取样测定了FC的数量和水分含量,以观察风干过程中FC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风干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FC的最大可能数(MPN)的范围在0~3.41×106(MPNg-1,DW),平均为3.79×105(MPNg-1,DW),检出率达89.6%。不同类型污泥中FC的数量差别较大,“河流”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污泥制品的FC数量最低,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泥和混流污水污泥中FC数量较高。污泥风干过程中FC数量和水分含量均随风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FC数量有回升现象。总之,污泥样品的FC数量差异较大,部分污泥样品的数量超过了污泥农用的病原物标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防止二次污染,污泥土地利用时需考虑FC数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8.
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区农田土壤Cu、Zn、Pb、Cd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人们生活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环境问题———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具有资源再生性和潜在环境污染性的双重特点。它不仅具有金、铜、铝、银等多种贵金属以及塑料的回收利用的价值,还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大量有害物质[1]。如果回收利用处置不当或者任意丢弃,则将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而危害生态和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农田重金属污染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具有持久性,可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积累,从而对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长江三角洲某典型区拥有中国最大废旧金属回收产业,并具有完整的工业产业链。链的起端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废旧拆解业,终端为电机、轴承等 相似文献
99.
应用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施用城市污泥盆栽植物后的土壤中的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菲(PA)和苯并[a]芘(B[a]P)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不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中检出的有机化合物,均以PCBs、OCPs和PA为主.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在土壤中的含量远远低于加拿大和荷兰污染土壤治理标准的目标值(0.1 mg/kg和0.025 mg/kg).PA在土壤中的检出率大大高于苯并[a]芘,但均低于加拿大土壤质量控制标准(0.1 mg,kg),极个别高于荷兰土壤质量控制标准(0.045 mg/kg).城市污泥农用后均会造成土壤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物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程度与污泥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土壤的性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0.
长江三角洲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网格法(1.0 km × 1.0 km)采集了长江三角洲某典型电子垃圾拆卸区38个土壤样品,分析了该地区17种土壤多氯联苯(PCBs)的总体残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CBs污染以点源污染为主,其∑17PCBs的检出率为65.8%,检出范围在ND(未检出) ~ 152.8 μ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9.9 μg/kg ± 32.5 μg/kg,土壤PCBs的残留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局部点位受到了严重污染.土壤中17种同系物又以3 ~ 5氯代化合物为主,三者占同系物总量的98.5%,其中PCB28、PCB77、PCB118含量高于其他同系物,分别为4.43、5.29 和 10.1 μ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残留量顺序为果园>水田>荒地>林灌>菜地.因此,该地区土壤PCBs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应从源头控制,并加强修复管理,保障当地土壤的安全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