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119篇
  71篇
综合类   730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阴剑锋  师容 《中国农资》2014,(19):24-24
<正>在新型肥料行业,乐多收、"红色娘子军"被很多人所提及。不熟悉乐多收的人常用"红色娘子军"来解读这个企业的神秘,而熟悉乐多收的人会告诉你,这个企业因专业而成就其巨大的企业价值……5月初夏,在世界"风筝之都"潍坊,70后的刘磊向记者讲起了他与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尔王庄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3月~12月进行逐月采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77种,划分了21组浮游植物功能群,以D功能群占绝对优势,代表种属为针杆藻属(Synedra sp.)。常见功能群为C、D、F、J、LO、X1,主要适应中到富营养、洁净、混合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演替变化明显,夏季和秋季的功能群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变化特征为春季(C、D、E)-夏季(D、S1、WS)-秋季(D)-冬季(D)。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适宜于四川盆地麦(油)茬机插稻的配套育秧技术,以冈优725为材料,研究了秧板处理和育秧方式对机插杂交稻秧苗生长、产量及育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耕实底双膜育秧处理秧苗矮,根系活力强,单株根数多,用水量少,有利于提高秧龄弹性,适合于机插长秧龄育秧;从育秧成本和产量分析,少耕实底软盘育秧处理育秧成本最低,产量较高,具有节本增效优势。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生态条件和施氮水平及其互作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稻区不同施氮水平下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试验于2019年在四川省大邑县(弱光寡照)和云南省永胜县(光温充足)两个生态点进行,以西南地区大范围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氮(N0)、低氮120 kg/hm2 (N120)和高氮180 kg/hm2 (N180) 3个施氮水平,副区为10个品种。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干物重,计算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于收获后测定水稻产量。  【结果】  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为生态条件、施氮水平、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在N120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4.68%,永胜点德优4923在N120施氮水平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113.4 kg/hm2,结合产量和GGE模型分析,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为低氮高效型,晶两优534和F优498为高氮高效型;永胜点德优4923为低氮高效型,中优295和丰优香占为高氮高效型。氮高效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征因生态条件和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大邑低氮高效型品种产量主要来自拔节前干物质的积累和抽穗前光合产物的转化,产量优势在于足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移栽至拔节期的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70**)和有效穗数(r=0.41*)呈显著正相关;大邑生态点高氮高效型品种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r=0.56**)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r=0.3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永胜低氮高效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特征在于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千粒重较同处理平均值提高13.61%;永胜高氮高效型品种具有拔节至抽穗期高群体生长率的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优势在于较高的每穗颖花数,该点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 = 0.60**)和每穗颖花数(r = 0.68**)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在大邑等弱光寡照地区,低氮高效型品种应保证前期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高氮高效型品种应保持抽穗后高群体生长率并增加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在永胜等光温充足地区,拔节至抽穗期较高的群体生长率是低氮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共同的物质生产特征。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明影响广西甘蔗种茎出苗及苗期生长的气象因子,本研究选用2个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T22)和‘桂糖42号’(G42)为研究对象,从2—5月开展甘蔗分期播种试验,每半个月播种1期。通过观测每期甘蔗的出苗率、苗期生长状况以及同期的气象因子(降雨量、平均气温),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22、G42蔗种的出苗率与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后1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与甘蔗出苗率的对数函数方程进一步显示,为了使甘蔗种茎出苗率达80%以上,甘蔗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要达到75 mm以上;播种后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甘蔗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相关性达到5%显著性水平以上,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降水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的显著性自变量。推断甘蔗播种后10~20 d的累积降雨量是决定甘蔗出苗的关键气象因子,在甘蔗苗期生长过程中,降雨量对甘蔗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降雨量预测甘蔗苗期株高/茎粗。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广西甘蔗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甘蔗出苗率,要加强甘蔗种植后20 d内的水分管理,在这期间累积降雨量需达到75 mm以上才能达到甘蔗齐苗的目的,甘蔗出苗后也需加强水分管理,利于苗期快速生长,从而提高蔗苗质量。  相似文献   
66.
闵会  吴健  胡江宁  叶剑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51-12052,12070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方法,区分与鉴别浙贝母、平贝母、川贝母药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测定方法稳定可靠,3种贝母测定精密度、重复性RSD均小于5%,同时色谱峰均具有各自的特征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浙贝母、平贝母、川贝母区分与判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A-40处理(沃夫特控释肥600 kg/hm2)的穗长最长;CK2-40处理(二次追肥600 kg/hm2)无秃尖;CK2-40处理(二次追肥600 kg/hm2)行粒数最多,产量最高;从纯收益角度来分析,A-40处理纯收益最高,CK2-40处理次之;除CK2处理(二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外,施用A、B、C 3种控释肥、CK1(一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说明并非所有的施肥量与产量和纯收益均呈正比,因此应选择最佳的肥料种类、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以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建议施用沃夫特控释肥600 kg/hm2,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相似文献   
68.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概况、工程完成情况、治理成效及其主要做法进行探讨分析,为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
为评价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收集近年在德宏州主栽的65个水稻品种参照国家标准进行田间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5个品种中,仅有深优9734和深优549等2个品种前期、后期均表现为抗病;内5优317、内香优1号、内香8516、内5优5399、冈优6366等5个品种前期抗病、后期易感病;其余58个品种(占89.2%)前期、后期均易感病。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抗性差,且穗颈瘟抗病等级低于叶瘟等级,表明稻瘟病后期危害高于前期危害,穗颈瘟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C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