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B2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文献和 Gen Bank发表的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CPDV ) NZ- 2株的 Bam H / B片段的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 1对引物 ,通过 PCR扩增出国内 CPDV疫苗株和 3个分离株的 B2 L 基因 ,目的片段长约 1.13kb。将目的片段克隆到 p MD18- 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用 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国内的 CPDV株与 NZ- 2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表明 ,国内疫苗株和 3株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7%、96 .9%和 97.4 % ,与国外 NZ- 2株的同源性为 96 .1%。国内 CPDV株与 NZ- 2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2 .0 %~ 96 .0 % ,表明CPDV Bam H / B2 L基因变异的幅度小。  相似文献   
32.
利用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处理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禽源),筛选出16株温度敏感基因缺陷型菌株(简称Ts株)和6株链霉素依赖基因缺陷型菌株(简称Std株)。从Ts株和Std株中各选出5株用小鼠进行毒力测定,发现其中3个Ts株和2个Std株减毒情况良好.用这5株减毒菌株分别一次免疫小鼠,能使小鼠耐受强毒菌的攻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F>F0.01:P<0.01),尤其是Ts6—14株和Std—6株.可保护小鼠抵抗840个强毒菌的攻击,保护率达100%.用这两株细菌在鸡体所作的初步保护试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因而有在鸡体做进一步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对DNA或cDNA某一特异片段(即目的基因片段)进行体外酶促扩增的方法。它应用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和DNA聚合酶在2小时内能合成1百万以上的拷贝。这种简便快速合成目的基因片段的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核酸探针的制备、基因组DNA或cDNA的分子克隆、核苷酸顺序的直接测定、基因突变的检测与鉴定、转位因子的转位机制研究、寡核苷酸探针对基因顺序多态性的分析、以及病原体或致病因子的检测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等。  相似文献   
34.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接种9日龄鸡胚尿囊腔,待鸡胚死亡后,收集其尿囊液,提取病毒。纯化的病毒RNA在3%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290bp和3400bp的两条带。收集这两条带,以病毒全基因组制备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此探针有良好的特异性。它不与其它3种禽类病毒(NDV,IBV,ILV)的核酸抽提物发生交叉反应。此试验是快速、敏感、可重复的。其敏感度达0.5pg。  相似文献   
35.
羊口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比较广泛,对干燥耐受性强,对热、紫外光和福马林敏感;在奶山羊睾丸细胞上生长良好,CPE变化显著,并有多倍性现象;通过系统取样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主要复制过程,以及培养细胞本身的亚微结构变化。试用差速离心联用30—45%蔗精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能有效地提纯病毒,为纯化痘类病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X—100与2—巯基乙醇联合,可使病毒裂解,便于分离囊膜蛋白亚单位;用SDS—PAGE分析法,发现病毒最少可泳动出28条多肽区带,而病毒的囊膜亚单位则由18条多肽区带组成。将病毒亚单位作为抗原免疫羔羊,可激发羊只产生抗全病毒抗体和迟发性变态反应,这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羊口疮在甘肃省存在历史已久,分布广泛,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病的自然感染主要见于绵羊和山羊,以羔羊最为易感,除口唇感染外,未见其他临诊病型;采取不同地区的病羊痂皮在羊体作交叉免疫试验,未发现病毒有型别差异。人工感染病羊的血常规检查和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表皮的网状变性、真皮的炎性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最特征。首次在国内将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琼脂凝胶扩散以及血清中和等五种血清学方法用于羊口疮的诊断,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中前三种方法在当时的国外文献中也未见有报道。以改良、完善现行方法为目的,对活毒苗免疫接种法作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性免疫措施,有在疫区推广应用的价值;对灭活苗所进行的探索性试验表明,灭活的病毒似能激发羊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以及研究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警犬支气管肺炎,一般并不多见,而由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感染发生的支气管肺炎更为稀少。我们于1986年9月治疗一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感染的警犬,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羊口疮活毒就羊口疮的免疫特性和免疫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羊只接种活毒后15日即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力,按种后30日开始出现完全的免疫力,免疫持续期长达8个月。活毒对羊只的最小免疫量即为其最小感染量。在免疫持续期内,第二次免疫接种对羊只的免疫力似无明显的加强作用。股内侧皮肤毒和口唇皮肤毒具有相同的免疫作用。1—16日龄幼羔对活毒接种亦可产生免疫力。利用活毒在疫区对10,000余只羊作大规模预防接种收到良好效果。在发病群用活毒进行紧急接种,在隔离的条件下能制止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38.
39.
在室温下进行试管凝集反应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我们以简化试管凝集反应的操作程序以及使此反应有可能在野外条件下普遍应用为目的,几个月来曾陆续在不同的室温温度下进行了室温试管凝集反应与温箱试管凝集反应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室温试管凝集反应可以代替温箱试管凝集反应。现将试验结果简要报导于下,以供参考。为了比较室温和温箱凝集反应的结果,在每一次检疫时,抽出一部分被检血清按照规定方法同时  相似文献   
40.
利用鸡新城疫弱毒在牛体制成鸡新城疫牛源血清,经鸡体效力试验证明对鸡新城疫的强毒攻击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初步试用证明对出现病状的鸡具有治疗作用,对同窝未发病鸡具有预防作用。本血清制法简便,可就地生产。就地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