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2.
20HD4年5月3日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两项科技成果:新疆建设兵团项目——“绵羊外源生长激素裸基因制剂的研制”及新疆建设兵团博士基金项目——“绵羊多胎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通过了由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两个项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7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的原因与防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BVDV感染能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流产、胎儿畸形、呼吸困难、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机能障碍,并且是二次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诱因.某些BVDV毒株能引起急性致死性疾病,死亡率17~32%.BVDV还能通过孕畜子宫建立持续感染,胎儿出生后一经存活下来即成为持续感染动物,这些持续感染动物终生带毒,持续排毒,成为牛群中的重要传染源.持续感染动物当再次感染抗原性密切相关的BVDV毒株时,就会引起致死性的粘膜病.……  相似文献   
74.
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对京白鼠进行免疫试验。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采用明矾佐剂、腹腔注射(IP)、30天免疫间隔的试验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用弗氏佐剂、皮内注射(EP)的试验组和用明矾佐剂、腹腔注射(IP)、15天免疫间隔试验组,也比用明矾佐剂、皮内注射(EP)、30天间隔免疫组高。  相似文献   
75.
76.
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邮编:400712,电话:023—68349002)等单位选育的脐橙新品种“眉红”.前不久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绵羊X染色体60149273位点在不同沉脂尾型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为解析绵羊尾脂沉积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首先,采用PCR-SSCP分型方法检测X染色体60149273位点在不同脂尾类型绵羊品种的多态性,并借助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确认各基因型相应序列,利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测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品种中的平衡性。其次,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将该SNP定位与绵羊androgen receptor(AR),并使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绵羊AR全长编码序列。同时以阿勒泰羊臀部脂肪RNA为材料,采用RT-PCR的方克隆绵羊AR第3—8外显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同源性以及序列的物种进化保守性。【结果】①PCR-SSCP结果显示,在脂尾(臀)型绵羊品种阿勒泰羊和湖羊群体中X染色体60149273位点未检出多态性,GG基因型占100%;而瘦尾(臀)型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和萨福克羊群体中则出现了多态性,GG基因型分别下降至10%和21%。②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首次电子克隆出该SNP所属基因AR的全长编码区,并从阿勒泰羊臀脂mRNA中成功扩增羊源AR第3—8外显子片段,测序结果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一致。③物种同源性比对进一步显示,AR在哺乳类动物中高度保守,哺乳动物各物种间同源性高达9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牛、绵羊、海豚和猪等哺乳动物亲缘较近。【结论】首次发现绵羊AR第3内含子一处SNP在脂尾(臀)与瘦尾绵羊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该SNP将可作为一个分子标记运用于低脂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同时该SNP所属AR也可作为一个重要候选功能基因应用于绵羊尾(臀)脂沉积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8.
用纯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免疫蛋鸡制备出的卵黄抗体作为包被抗体,采用自制的单抗为一抗,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捕获ELISA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最佳包被浓度为1:50;McAb最适稀释浓度为1:10,HRP-羊抗鼠IgG工作浓度为1:800。通过引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质控血清进行质控检验,该方法所得检测结果均在质量控制范围内,达到预定标准化要求。标准化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可靠、方便、快捷等特点,可广泛应用推广,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监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9.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80.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WSN)节点温室环境模拟试验系统中温湿度的强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自适应解耦方法。通过前馈补偿措施消除温度和湿度通道间的相互影响,设计一种基于加权方式的自适应解耦算法,实现了不同工况下耦合参数的在线调整,从而有效克服了模型严重失配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预测解耦方法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