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0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6篇 |
农学 | 183篇 |
基础科学 | 291篇 |
212篇 | |
综合类 | 1832篇 |
农作物 | 187篇 |
水产渔业 | 288篇 |
畜牧兽医 | 691篇 |
园艺 | 320篇 |
植物保护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216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63年 | 6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不同小麦品种开花后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近年来在河南省推广的8个小麦品种,在低氮和高氮2个水平下研究了小麦开花后旗叶和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提高小麦各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的生育时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效率的关系并不一致:在2个氮水平下开花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效率呈正相关;花后7d根部硝酸还原酶与氮效率呈正相关;其它时期不相关或负相关。低氮条件下,小麦灌浆中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可作为小麦蛋白质含量选择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4.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品种(系)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碰撞测试方法, 对229份自交纯合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裂角指数测定, 以期筛选出抗裂角种质。结果表明, 抗裂角性状在现有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 变异系数达114.4%。发现了2份抗裂角的品种(系), 占0.9%; 较抗的资源占3.93%; 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种(系)占8.73%; 易裂角资源占27.07%, 极易裂角的品种(系)占59.39%。选择6个品种(系)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试, 表明抗裂角性状由品种(系)的遗传特性决定, 但受环境条件影响; 随机碰撞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简单相关分析显示, 抗裂角指数与角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角皮厚度、角果长度、角果宽度、角喙长度、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但相关系数都很小。 相似文献
145.
以洛玉8号、登海602和洛玉7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高产条件下的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则是在散粉后27天左右达到最大,此时登海602最大,洛玉7号次之,洛玉8号最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呈抛物线趋势,在14:00时达到最小值,此时洛玉8号Fv/Fm日变化最大,登海602次之,洛玉7号最小;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在散粉后35天达到最大值,此时登海602最大,洛玉8号次之,洛玉7号最小。综合各品种生理生态指标,各品种在散粉后27~35天灌浆速率、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最大,因此,应该加强在散粉后30天左右的田间管理,有利于夏玉米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6.
147.
江淮下游地区水稻品种生产力纬向差异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种植的代表性水稻品种类型为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江苏沛县(34.7°N)、东海(34.5°N)、宿豫(34.0°N)、建湖(33.4°N)、扬州(32.4°N)、昆山(31.3°N) 6地分别设置5个播期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纬向差异,并探讨了江苏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结果表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在纬向与播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Y)与播期(t)可用Y = at2+bt+c拟合,因方程a、b取值不同,产量与播期的关系可分为3种,且在温光条件不同的地区或年份间转化。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具较强优势,适宜种植区域较广。但随着品种熟期的进一步推迟,晚粳类型品种的丰产性指数(Pi)下降,稳定性指数(Si)上升,丰产性与稳定性均有变差趋势。杂交中籼两优培九产量丰产性较好,仅次于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产量稳定性仅高于早熟中粳类型品种。与早熟类型品种相比,偏晚熟类型品种在丰产性和稳产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根据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江苏省不同稻区常年温光气候条件,划分为适宜种植区、亚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来确定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苏北、苏中、苏南稻区分别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品种为主体,兼作生育期相近的类型品种;杂交中籼类型品种仅适宜于江苏西部丘陵稻区。江苏淮北稻区以早播为宜,苏中、苏南稻区强调适期播种,过早或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提高产量。在确保安全生育成熟的前提下,选用偏迟熟类型品种及在籼粳同季兼作地区扩种粳稻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