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对鸭瘟病毒(DPV)UL51基因在感染宿主细胞内的定位和转录时相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提供有用的试验数据和材料。构建pET32a-UL5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后,用Ni2+-NTA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法纯化该表达产物。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兔子,制备兔抗UL51多克隆抗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法检测该基因在DPV感染的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内的定位和转录情况。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8h的胞浆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点,24~36h有大量绿色荧光团块聚集于近核区域,之后随着细胞病变的增强,胞浆中的绿色荧光开始减弱,且在感染晚期的胞核中也出现了少量弥散的绿色荧光。RT-PCR结果显示,DPVU L51基因从感染后4h开始转录,其后转录量不断增大,从6~48h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后又降低。DPVU L51蛋白主要定位于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胞浆中特别是近核区域,与其在α-疱疹病毒中的同源物的定位结果一致;并且与其他几种α-疱疹病毒的转录情况对比后,可认为该基因是一个晚期(γ类)基因。  相似文献   
42.
几年来,我们对榛实象甲(Curculil dieckmanni Faust)害虫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文章分析了榛实象甲虫综合管理技术问题,提出搞好综合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已遍布世界五大洲,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占有较大比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占有相当比重,且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国际化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人才开发培养问题,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却尚未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实践证明,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一些企业及其管理者失败的原因并非是经营战略本身的错误,而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成功地将其付诸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充分做好跨文化管理的人才准备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以下就跨国经营中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4.
2008年初,广东云浮思劳片区番鸭养殖场出现下痢、张口呼吸、脚软、堆积、采食量减少等症状。发病后的前3天曾经用过抗生素治疗,但没有效果,死亡率高达80%。病理解剖主要表现为肠道中后段膨大约3倍、整个肠道出血严重,有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胆囊明显膨大,肾脏肿胀。为查明原因,笔者对发病的雏鸭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工作,通过病毒分离、PCR、琼脂扩散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获得1株番鸭小鹅瘟病毒。经番鸭胚接种、雏番鸭攻毒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5.
近几年来,集约化养禽业、养猪业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猪禽群体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致病因子——免疫抑制病毒(Im m unosuppressiveV iruses,ISV s)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所有病毒都能干扰动物免疫应答效果,但ISV s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较为特别,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  相似文献   
46.
根据我们实验室发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荚膜多糖蛋白基因序列(DQ151838),设计和合成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R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法的表达式Y=-3.416X+39.492,相关系数1.000,PCR循环效率96.2%,DNA拷贝数在10^0~10^8范围内检测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的最适Mg^2+、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4~5mmol/L、0.16~0.2μmol/L和0.16μmol/L,最低能够检测到RA的DNA模板为2.0copies/μL。1/10半数致死量的RA人工皮下注射感染7日龄樱桃谷鸭后2h即可在心、肝、肺、胸腺、食管中检测到RA核酸;感染后8h即可在心、肝、脾、肺、肾、脑、胰、食管、气管、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直肠、血液和咽喉拭子检测到RA核酸,36~120h是RA在感染雏鸭除了咽喉、食管和气管各个组织器官繁殖数量最高峰期,其后逐渐下降。RA人工感染致死雏鸭的心、肝、脑RA分离和FQ-PCR检测符合率为100%。对临床送检具有典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死亡雏鸭的肝脏、心血和脑组织的FQ-PCR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而RA分离的阳性率分别只有74.3%(26/35)、82.9%(29/35)和91.4%(32/35)。FQ-PCR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鸭产品的检疫等。  相似文献   
47.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Ⅰ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相似文献   
48.
应用超声波裂解珐制备的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裂解物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成功建立了4型RA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法。  相似文献   
49.
根据获得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该法能从DHVⅠ中扩增到440bp的条带,而对正常鸭胚尿囊液、健康鸭肝、鸭瘟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鹅细小病毒、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禽流感病毒(H5N2亚型)、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法最低可以检测到30pg的DHV工核酸模板。RT-PCR对DHVⅠ强毒CHv-1株人工感染发病死亡鸭肝的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和Dot—ELISA检测结果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脾、肺、脑病料的检出率显著(P≤0.01)高于病毒分离和Dot-ELISA。RT-PCR、病毒分离和Dot—ELSA对1987~2005年采集且保存于-20℃的经病毒分离已确诊为鸭肝炎的临床送检肝病料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9/19)、36.84%(7/19)和57.98%(11/19),对2000-2005年采集且于-20℃保存的来源于中国18个省份发病鸭群的48份肝病料的检出率分别为100%(48/48)、56.25%(27/48)和75.00%(36/48)。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DHVⅠ的分离鉴定、临床病料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0.
从某大型肉鸭孵化及饲养场急性死亡雏鸭中分离到15株细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诊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Salmonalla taxas).该菌为 B 群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式为4,5,12:onz 15.在国内从病雏鸭中分离出德克萨斯沙门氏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