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316篇
  242篇
综合类   1631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194篇
畜牧兽医   499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64年   1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近年来,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地膜覆盖、有机肥施用、灌溉和包膜控释肥料使 用等农田管理措施导致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持续累积。微塑料在土壤中经过物理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等作 用发生迁移和转化,可能影响土壤碳周转,进而影响土壤碳储存和含碳气体排放。因此,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 进行总结和整理,系统地梳理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种类和来源,分析了微塑料通过提供碳源影响土壤植物呼吸, 改变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碳排放和碳转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 是长碳链分子结构,进入农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转化及土壤团聚体、孔隙度和含水量等理化属性造成影响; (2)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对不同类型微塑料的分解和碳周转作用不同;(3)微塑料通过影响植物生长、改变相关功 能基因丰度、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碳转换过程。基于分析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碳转化过程,为评 估微塑料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斑点叉尾鮰对3种致病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对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对斑点叉尾鮰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灭活菌苗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受免鱼产生了对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凝集抗体和交叉凝集抗体,与未接种菌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活菌攻毒的结果也证明了受免斑点叉尾鮰对C.columnaris,A.hydrophila和E.ictaluri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PS)。  相似文献   
12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安则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底线。乡村振兴必须从乡村产业发展入手,而乡村产业的发展又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粮食产业是安徽省无为市农业生产的基本产业,更是农业产业的核心。主要阐述了无为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期的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系统性的调研情况分析当前无为市粮食产业发展仍存在粮价不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度大、经营能力弱以及劳动力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细化惠农补贴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加强投入品管控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4.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 d)比冬性品种(95.0 d)短约3.0 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 581.6~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 104·hm-2,穗粒数 31.6~36.3,千粒重46.8~52.8 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相似文献   
125.
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基于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计算了该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度。结果显示:2018年太子山森林公园总旅游生态足迹为1 013.36 hm~2,总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0 738.99 hm~2,总旅游生态盈余为9 725.63 hm~2,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为0.09,表明该森林公园处于生态盈余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6.
通过连续2年施入不同用量有机肥、秸秆菌渣和树枝菌渣,探究有机物料投入下环境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碳矿化、积累的影响,为作物稳产高产及土壤培肥的最佳碳投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8100田间原位法监测不同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设置7个施肥处理:6 000 kg/hm~2有机肥(M1)、12 000 kg/hm~2有机肥(M2)、6 000 kg/hm~2树枝菌渣(B1)、12 000 kg/hm~2树枝菌渣(B2)、6 000 kg/hm~2秸秆菌渣(S1)、12 000 kg/hm~2秸秆菌渣(S2)和不施有机物的对照(CK)。结果显示,3种有机物料投入均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碳氮含量,增加了玉米和小麦的产量,玉米产量增幅17.5%~45.9%,小麦产量增幅30.8%~68.6%,其中B2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外源碳投入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此同时也引发土壤碳的矿化,增强土壤呼吸,表现为:总有机碳含量树枝菌渣处理秸秆菌渣处理≥有机肥处理,呼吸总量秸秆菌渣处理有机肥处理树枝菌渣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固存量与碳投入量和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H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之,有机物料投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作物增产,其中12 000 kg/hm~2树枝菌渣施肥处理的培肥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研究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村庄规划内容,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结合新时代的多重要求,通过对村庄规划的科学认知,阐述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分析了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村庄规划发展的保障措施。首先,村庄规划从传统的单一导向规划转向分类指引规划;其次,村庄规划工作重点从居民点规划转变为全域空间管控;最后,从单一规划向多规合一的思维转变且村庄规划还要预留弹性空间。乡村规划师要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以村民为主体,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分析研判村庄的优劣势,进行全要素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相似文献   
128.
MS-222对鳊鱼麻醉保活运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MS-222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质量浓度MS-222(0、20、40、60、80、100 mg/L和120 mg/L)、不同水温(2、7、15、20℃)和不同鱼水质量比(2∶1、1∶1、1∶3、1∶5)下鳊鱼的存活率,从而确定及筛选最佳的保活运输条件,并检测和分析在保活运输试验中水质指标和鱼体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60 mg/L、水温7℃、鱼水比1∶3时,保活时间最长,鱼体存活率最高;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体指标中氨氮含量、微生物、pH均呈上升趋势,而溶解氧水平则呈下降趋势;在鱼体指标中,肌肉中糖原、pH下降,乳酸含量上升;在血液指标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尿素和肌酐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鱼体肝脏和肾脏组织代谢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鳊鱼保活过程中可适当使用MS-222麻醉剂以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9.
我国水产品加工科技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渔业产量的不断增加,水产品加工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形成冷冻冷藏、腌制、烟熏、干制、罐藏、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鱼粉、鱼油、海藻食品、海藻化工、海洋保健食品、海洋药物、鱼皮制革及化妆品和工艺品等几十个产业门类,成为推动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2003年中国水产加工量912.1万吨,位居世界首位。1我国水产品加工科技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水产加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水产加工业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行为,因而政府对水产加工业的科技投入极少,从而导致目前加工业…  相似文献   
130.
长臀(Cranoglanis bouderiu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是目前北盘江主要放流鱼类,但这2种鱼的放流效果差异较大。由于鱼类的突进游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殖放流的效果,故试验采用自制测试装置,用递增流速法测试了2种鱼的突进游速。结果显示,白甲鱼的突进游速大于长臀,且2种鱼的突进游速均随体长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而相对突进游速则随着体长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和放流效果评估,以及日后北盘江的拦鱼、诱鱼、集鱼船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