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4篇 |
农学 | 118篇 |
基础科学 | 131篇 |
64篇 | |
综合类 | 742篇 |
农作物 | 164篇 |
水产渔业 | 88篇 |
畜牧兽医 | 519篇 |
园艺 | 66篇 |
植物保护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贵州西部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不同导叶位置对S型轴伸式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种不同导叶相对位置的方案,并分别针对小流量(Q=0.8Q0)、设计流量(Q=1.0Q0)、大流量(Q=1.2Q0)3种工况下的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并分析计算结果的外特性与内特性,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泵装置效率和扬程随导叶相对位置逐渐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导叶与叶轮之间的相对距离存在最优值A=10 mm,在此位置时,泵装置效率和扬程相对最高,导叶体水力损失与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相对最小,导叶体对于动能的回收能力强。小流量与设计流量工况下,出水流道进口平均涡角的大小随导叶相对位置先减小后增加,对应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大流量工况下,平均涡角不随导叶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4.
梭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在光镜下系统观察了出膜后1~39 d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各期的消化系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时,梭鱼受精卵经50~54 h孵化,初孵仔鱼消化道仅由一条原始的消化管组成。孵出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管盘曲,第一盘曲处形成胃雏形,第二盘曲处及之后形成前肠和后肠,肛门形成并与外界贯通。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油球渐小至消失,孵化后第8天,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和胰等,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过渡。此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胃黏膜层的褶皱数量增加,管壁增厚,内腔增大。稚鱼后期,梭鱼苗各鳍初步形成,分化出鳍条,孵化后18 d,幽门盲囊形成,胃腺出现,标志着稚鱼开始消化外源性蛋白,同时,消化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分化,肌层增厚,肠道分段、盘曲,稚鱼食性开始向植食性转换。在此以后,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地完善成熟。结果表明,梭鱼消化系统的发育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完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QuEChERS技术,对前处理条件进行改进,然后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实现水产品中15种PAHs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优化条件下,15种PAHs线性范围为1~50 ng/m 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以信噪比(S/N)≥3确定各组分的检出限,15种PAHs的检出限在0.1~2.0μg/kg之间。对对虾样品进行15种PAHs污染物的加标实验,回收率在75.8%~10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0%。最后,将Qu ECh ERS-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15种PAHs的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PAHs污染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6.
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单个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分子(SIGIR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的2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元件。本研究鉴定了中华鲟的SIGIRR和TRAF6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ASDIGIRR (Acipenser sinensis DIGIRR)和ASTRAF6 (A. sinensis TRAF6),并研究它们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Poly(I:C)诱导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SDIGIRR和ASTRAF6在健康鲟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分别在肠道和头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用Poly (I:C)孵育中华鲟脾脏细胞后,ASDIGIRR在3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在6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在24 h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调,至48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STRAF6在6 h达到最高表达量,维持到24 h后再下调,48 h时下降至最低水平。研究表明,ASDIGIRR和ASTRAF6在中华鲟抵御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抱子甘蓝别名芽甘蓝,其植株中心不生叶球,而茎周围的腋芽膨大发育产生小芽球,每个叶腋均能结一个小芽球。抱子甘蓝的小芽球形状奇特,风味独特,美味可口,叶质柔嫩,甜味浓,品质优良,可清炒、凉拌或加工制罐。 相似文献
69.
豫花11号是针对一年两熟制(麦油两熟)和市场的变化,由河南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199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花11号1995~1997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3年籽仁产量分别为1857kg、1752kg和2384kg,分别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豫花1号增产150%、1366%和1752%,3年平均比对照豫花1号增产157%。在1997年区试中,豫花11号在焦作试点亩产荚果达4565kg,创河南花生区试以来产量最高水平。199…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