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修枝是培育优质人工林无节材的主要营林措施。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木材的需求,众多学者开展了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在总结国内外人工林修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修枝对人工林生长、林下植被发育、土壤肥力、木材材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人工林修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人工林修枝的理论基础研究、制订不同树种人工林的修枝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定位研究、研发适应山地作业的修枝机器人等建议,为人工林修枝及无节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长牡蛎大面积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长牡蛎[Crasostrea gigas(Thonberg)](日本称真牡蛎、欧美称太平洋牡蛎)是广温性、广盐性的海产贝类。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又是人们喜爱的海产佳肴,也是我国重点引进开发的海产浅海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组成成分的差异,以3年生红心杉、洋口3代实生苗和3年生垂枝杉、洋061、洋020无性系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伤口分泌物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树皮受伤情况下,除洋061和红心杉外,不同品系杉木之间的伤口分泌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泌物产量表现为垂枝杉>洋口3代>洋020>洋061>红心杉。在一定范围内,伤口分泌物产量、组成与树皮密度、含水量、厚度等存在显著相关(P<0.05)。不同品系杉木伤口分泌物组成存在差异,利用LC-MS和GC-MS技术共检测出482种代谢物,主要包括萜类、酚类、黄酮类、异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酰基、碳水化合物、脂质、羧酸及其衍生物、苯和取代衍生物、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有机过氧化物、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肉桂酸及其氧化物等。不同品系杉木树皮特性与树皮伤口分泌物组成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育种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8,(3)
本文用遗传相关、遗传通径分忻、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用电子计算机对八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品种的十个植株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根据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提出高产育种的选择方法。本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株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显著,且为正值。其他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育种中,早期应进行株高的选择,中后期分别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每角粒数进行连续的定向选择,同时还应考虑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以选出高产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泥蚶(Arca granosa)在我国从河北至广东海南岛沿海均有分布;为我省海水养殖的“四大贝类”之一。为了解泥蚶的繁殖习性,寻找我省泥蚶人工育苗的新途径,促进泥蚶养殖业的发展,我们于1984-1985年重点对闽南沿海泥蚶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甘蓝型油菜种子主要脂肪酸气象生态效应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江下游地区采用分纬度种植的方法,应用积分回归、相关和偏相关,逐步回归等统计手段,定量地探讨长江下游地区甘蓝型油菜的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当地气象因子间的基本关系和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形成期是影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关键生育期;获得1.6%以下芥酸含量的气象指标临界值为:种子形成期日平均温度大于19℃、日照时数长于6.5h/d.同时,还建立了预测各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数学模型,也讨论了低芥酸油菜育种基地的选择依据,对优质油菜的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