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88篇
  76篇
综合类   836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715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提高干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试验对干玉米秸秆进行了不同加工处理,并进行了羔羊分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颗粒料组)羔羊增重15.39 kg±2.15 kg,只均收入106.35元;试验Ⅱ组(发酵组)羔羊增重14.15 kg±1.98 kg,只均收入94.31元;试验Ⅲ组(粉碎+水+精饲料组)羔羊增重12.01 kg±2.52kg,只均收入75.93元;对照组(切碎+精饲料)羔羊增重10.05 kg±3.15 kg,只均收入62.20元.  相似文献   
992.
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了解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成株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利用微电脑人工气候箱(SPX-250IC),在20℃平均温度下,研究了昼夜3个不同温差0(昼温和夜温均为20℃)、6(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3和17℃)和12℃(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6和14℃)对番茄苗期物质积累和花芽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了定植后的开花、坐果和产量形成状况。结果表明,与0昼夜温差相比,12℃昼夜温差可增加幼苗单株干物质量48.77%~55.73%;可提早花芽分化始期,但苗期处理结束时(28d)减少花芽分化数17.0%~18.2%;前3穗果的开花和坐果时间平均提前2.3和1.9d;但是番茄现蕾数减少了9.2%~19.7%、开花数减少了12.4%~23.3%、坐果数减少了1.5%~30.0%,单株采收果实数减少了5.8%~17.0%,单果质量降低了7.8%~8.3%,前期产量降低了14.3%~16.3%。0昼夜温差不利于番茄干物质积累和后期的持续高产。6℃昼夜温差处理时,番茄幼苗单株干物质量比0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前3穗果的开花数、坐果数、单株采收果实数都比12℃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和产量也显著增加。因此,平均温度20℃时,6℃左右的昼夜温差是番茄植株物质积累、花芽分化和产量形成的平衡点,有利于番茄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形成。该研究可为番茄苗期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噁草·丙草胺40%微乳剂防治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效果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噁草·丙草胺40%微乳剂对以稗草、眼子菜、莎草一年生杂草为主要优势种的水稻田有较好的防效,可在水稻田推广使用,推荐剂量为540~600 g/hm2,方法以兑水甩施为宜,试验时期为水稻插秧后5d。  相似文献   
994.
紫花苜蓿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及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的株高和叶面积是反映其产量高低的特征量。为推进虚拟草业的牧草模型技术发展,文中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以播后天数和有效积温为自变量,通过对苜蓿的株高和叶片的生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采用logistic函数对二者的变化动态进行建模,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小,能够较好的反映常规栽培条件下苜蓿株高和叶片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995.
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垄作免耕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同时,观察其耕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旨在为冷浸田的综合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湖北省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对象,采用垄作免耕栽培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计垄高10(LG10)、15(LG15)、20 cm(LG20)和平作(CK)4个处理种植中稻。研究结果表明,起垄(垄高10和15 cm)能显著(P0.05)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2011年和2012年垄高15 cm较CK分别增产10.95%和18.51%;与CK处理相比,垄作土壤平均增温范围为0.4~1.2℃,在0~5 cm土层内,垄作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1 mm)含量明显提高;在5~25 cm土层内,土壤大团聚体含量LG15最高、CK最低、而LG20和LG10处于两者之间。垄高15 cm对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大于垄高10和20 cm。垄作对冷浸田表层(0~5 cm)和下层(5~25 cm)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存在差异,起垄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数量高于下层。但是,不同起垄高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大团聚体的变化不存在对应的数学正相关。综上所述,冷浸田合适的免耕起垄高度为15 cm。  相似文献   
996.
茶树新品种早春毫柘荣点区试与福安点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1997年我们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在柘荣县楮坪乡洋坪村建立了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点,在福安市上白石镇柘坑村建立了生产示范点,鉴定茶树新品种早春毫在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的春茶开采期、茶树生长势、鲜叶产量、加工品质、抗性与适应性等经济性状表现,旨在为早春毫在闽东茶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现将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参试品种有早春毫、福鼎大白茶(对照种)和福云6号等。2、试验方法:田间小区按间比法设计,三次重复,采用双条列单株三角形交错种植,行条株距为1.…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通过流点法、生物相容性、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P1悬浮剂(P1-SC)的配方所添加的助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当P1-SC的配方为:P1菌粉为10%(≥10.18 lg cfu/g)、润湿分散剂500#和MOA-7均为2.5%、增稠剂硅酸镁铝和黄原胶分别为0.75%和0.15%、防腐剂万立净C25 0.20%、防冻剂丙三醇3%、消泡剂0.3%、并用软水补足至100%时,所制得的P1-SC中的活菌数≥9.18 lg cfu/mL、细度(通过75μm筛)≥95%、pH在5.0~8.0、持久起泡量(1 min后)≤30 mL、倾倒后残余物质量≤5.0%、洗涤后残余物质量≤0.5%、悬浮率≥90%,达到了企业对悬浮剂的检测标准。同时,对P1-SC中P1芽胞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了测定。6个月的贮存测试结果表明,45℃活菌数下降了6%,而在4℃和25℃ P1的活菌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为泌乳奶牛牛群的管理、营养调控、保证生鲜乳质量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江苏某奶牛场荷斯坦泌乳初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中国荷斯坦奶牛群在不同泌乳月、胎次和产奶量等条件下乳成分及各成分间相关性.[结果]该牛场中国荷斯坦牛在乳泌初期泌乳月份对乳中常规乳成分及酸度具有显著影响.产奶量对泌乳初期乳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泌乳早期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及滴定酸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脂肪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非脂乳固体与密度、冰点以及乳蛋白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奶牛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奶牛产犊是一个生理过程,顺利与否对奶牛产后的健康恢复和产奶量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牛场奶牛的接产现状;介绍了正常分娩产犊的发动与影响因素;阐述了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技术以及正确的接产管理;提出了“严密观察跟进、自然分娩为主、适时干预为辅”的接助产原则,以及在预定时间没有达到预定产程时,要及时检查,进行必要干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00.
蜜蜂授粉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以蜜蜂授粉发展较快的浙江省为例,系统分析了蜜蜂授粉与高效生态农业互促发展的现状,对二者发展推进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种养主体衔接不紧密、养殖户经济效益分享有偏、优质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蜜蜂授粉与高效生态农业互促共进的机理,最后从加大宣传示范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授粉技术的研发、促进配套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完善蜜粉源植物保护、推进授粉农产品市场认证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蜜蜂授粉业与高效生态农业互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