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21.
施肥与株行距对王草生产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施肥和株行距处理对王草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施肥处理中,以处理FT5(尿素150 kg/hm2.a+复合肥300 kg/hm2.a)效果最好,说明N、P、K 3元素互作效应高于N元素单效应,平衡施肥有利于王草的分蘖和干物质的积累,可提高王草的个体鲜重和鲜草产量;株行距对王草的生产性状也产生显著影响,株行距太小,不利于王草的生长,试验表明最佳株行距处理DT4(行距×株距为70 cm×50 cm),在此株行距下,王草各项生产性状均极显著(P<0.01)地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2.
王玉佳  毕玉芬  姜华  邵辰光 《草业科学》2011,28(6):1014-1018
本研究以6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干热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水分饱和亏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热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紫花苜蓿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除16和15号种质在胁迫第8天降低外,其他种质都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除了16号种质在胁迫第8天升高外,其他种质都呈下降趋势;试验初步判断26号种质的耐干热性较差,28号种质的耐干热性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水分饱和亏缺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相对电导率与水分饱和亏缺呈正相关,说明水分亏缺和高温胁迫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严重影响苜蓿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3.
邵辰光  王荟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15,23(6):1214-1219
我国缺乏适宜在南方高温地区生长的优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研究紫花苜蓿耐热性具有重要意义。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高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赛迪10’、低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和适应云南干热河谷的‘德钦’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在胁迫温度35℃/30℃(白天/夜晚)条件下105天内的变化,分析多胺与紫花苜蓿耐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腐胺和精胺含量在高温胁迫下先升后降,期间低秋眠级品种的腐胺和精胺含量较高,高秋眠级品种的精胺含量开始下降的时间比低秋眠级品种早大约21天;紫花苜蓿的亚精胺含量在高温胁迫下变化有所不同,高秋眠级品种的亚精胺含量会有所增加,而低秋眠级品种则显著下降,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6.81%和-26.21%。‘德钦’紫花苜蓿与‘阿尔冈金’同为低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但在高温胁迫下其多胺含量的变化却与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一致。高温胁迫下德钦紫花苜蓿的耐热性可能与较高的亚精胺含量和较低的腐胺和精胺含量有关,是其能在干热河谷生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4.
干热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干热胁迫条件下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对其6个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热胁迫强度的增加,各紫花苜蓿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复水处理,WL525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得到了明显的恢复(P<0.05),与胁迫前的状态接近,且其他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供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相关分析表明,在干热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5.
2004年在金沙江于热河谷地区选择典型退化山地草地封禁,在封禁后第1年和第2年对封禁山地草地土壤种子库、植被群落组成和密度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禁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植被密度增加极显著(P〈0.001)。扭黄茅的优势度随封禁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为优势种群;双穗雀稗、酢浆草种群优势度也逐年上升,而丝叶球柱草种群优势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6.
紫花苜蓿的品质与纤维素的含量、消化率的关系密切,而消化率又直接受纤维素含量的影响。为更好评定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收获时期紫花苜蓿的范氏纤维含量,并用两步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紫花苜蓿的消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紫花苜蓿范氏纤维的含量与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消化率随洗涤范氏纤维含量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其中纤维素对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纤维素之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67X+88.93,相关系数R2=0.85。  相似文献   
127.
种子萌发期紫花苜蓿秋眠级与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在25和35℃条件下,对14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和发芽势为指标,结合协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各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热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有影响,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的耐热最强,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14个参试品种中最高,分别为67.78、66.70、0.98g、99.33%和92.89%;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4个品种萌发期耐热性可划分为3类,耐热性较强的品种为标秆、WL903、1075、三得利、赛迪10和赛阔,耐热性较弱的品种为Power、猎人河和阿尔冈金,其余品种耐热性一般;在种子萌发阶段,高秋眠级类型的紫花苜蓿品种表现较强的耐热性,低秋眠级类型的品种耐热性较弱。种子活力指数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萌发期耐热性强弱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8.
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及持久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外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产草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探讨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昆明地区的生产性能和持久性,为我国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生长第2年、第6年,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叶茎比、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GT13R、射手2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粗纤维(C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2)随着生长年限由第2年延长至第6年,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以品种爱林+2和超级13R下降最为显著;3)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GT13R和射手2号生产性能和持久性最好,是最适宜在昆明地区种植的品种;品种射手、爱博、爱林+2和超级13R的生产性能和持久性较差,不适宜在云南省北亚热带气候条件建植多年生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129.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全面测试了德钦苜蓿的产量水平和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在云南省种植德钦苜蓿以夏初播种为宜;在迪庆州,一般6月下旬播种。德钦苜蓿返青期较阿尔冈金要早6~7d左右,枯黄期要晚11~15d左右,总的生育天数长20d左右。经抗性观察表明,德钦苜蓿适应性强,耐贫瘠、较耐涝、抗干热能力强,无明显病虫害。生产管理上只需雨季适当排水。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三年各试验点德钦苜蓿鲜草、干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阿尔冈金(P〈0.01),鲜草产量最高增幅可达66.6%(佛山点),干草产量最高增幅可达83.9%(奔子栏点)。总体来看,德钦苜蓿适应迪庆州德钦等类似自然条件地区性强,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是一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利用的优良的地方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30.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地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亦芾  毕玉芬  董亚芳 《土壤》2006,38(4):489-493
为评价牧草在防止水土流失上的作用,2001年在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区建立了径流观测场。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模式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其植被覆盖能显著地降低径流速度而增加雨水入渗,减少径流和侵蚀量。退耕还草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土壤体积质量(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由于牧草能截获流失的养分,试验区具有更高的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