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85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24篇
  102篇
综合类   308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典型森林树种对大气颗粒物湿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典型森林树种油松和侧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种树的冠层不同高度处(8,6,4,2m)布设湿沉降监测装置进行定位监测,比较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和降水对叶表面颗粒物冲刷率来分析2种树种对于大气颗粒物湿沉降的影响,并分析了树冠层不同高度颗粒物湿沉降以及不同粒径颗粒物湿沉降通量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叶片显微结构来分析2种树种滞尘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油松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高于栓皮栎;降雨对2种树种叶面上大气颗粒物的冲刷率表现为栓皮栎高于油松。(2)油松枝下高2m处滞尘能力最强,大气颗粒物湿沉降通量最小;栓皮栎树冠中部4m处滞尘能力最强,且湿沉降通量最小。(3)油松冠层下部对于10~100μm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截留作用,而栓皮栎的树冠上部对其具有更明显的截留作用。对于0.4~3μm和3~10μm颗粒物,油松的截留能力要强于栓皮栎。(4)油松和栓皮栎在叶表面显微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吸附颗粒物能力不同,油松叶片具有更多的褶皱、开度和密度较高的气孔以及相对较深的沟槽使其具有更强的吸附颗粒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2.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折叠及翻译后修饰的主要场所,还参与调控Ca2+和脂类物质储存合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的DNA病毒,其表面糖基化囊膜蛋白的合成加工依赖于内质网,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大量合成的糖基化囊膜蛋白在内质网内过度堆积则会引起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进而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某些疱疹病毒可能已经进化出调控UPR的机制,为复制过程创造最佳环境,它们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会引起相关内质网UPR信号级联反应,如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综述了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ERS/UPR)对病毒的反应机制,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马立克病病毒、鸭肠炎病毒和其他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ERS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阐述,以期为疱疹病毒相关疫苗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树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具市场潜质的第3代水果。北京市顺义区从国内外先后引进了40个树莓品种,经过10年的栽培和观察,摸索出一套适宜北京地区树莓栽植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研究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6和8年生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间作系统土壤养分(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含量进行了定位、定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全氮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少;(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树行距离的增加,4年生间作系统与6年生间作系统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W"型分布,而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呈现"M"型分布(全氮除外),极值分别出现在距树行1.5,2.5,3.5m处,且极大值点养分含量与极小值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树龄增长,果树与农作物的养分竞争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且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养分竞争最激烈。基于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建议在田间施肥管理时,应以施氮肥为主,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应该适时增大复合界面的距离或停止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75.
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生长的生菜叶片上喷施0.1%,0.5%,1.0%的EM,生菜的叶片数、叶长、叶宽增加,产量比对照提高19.29%,42.23%,51.92%,品质有所改善,尤其是Vc和粗蛋白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三唑酮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喷雾离体叶段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而三唑酮最高的防治效果仅为72.17%;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的敏感性EC50分别在0.087~1.901、0.058~1.402、0.186~3.014、0.222~6.005、0.006~1.742μg/mL之间,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基线。研究表明,三唑酮与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7.
为建立敏感、特异、稳定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IBDV-VP2结构蛋白为抗原,通过包被VP2单克隆抗体捕捉VP2结构蛋白的形式,建立鸡血清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方法(VP2-ELISA)。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3mg/L,VP2最佳稀释度为1∶20,夹心ELISA效价1∶12.8,被捡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该方法与禽流感、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及杆状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对琼扩效价为1∶32的IBDV阳性血清的最低检出量为1∶12 800,ROC曲线确定的D450nm临界值为0.236,组内、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本试验建立的VP2-ELISA方法与进口IBDV-ELISA抗体试剂盒平行检测100份背景已知的临床鸡血清样品,总符合率VP2-ELISA(97%)高于进口ELISA试剂盒(96%)。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双环入渗法对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林分类型(刺槐林、油松林、刺槐×油松混交林、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进行土壤入渗试验,分析4种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最好,刺槐×油松混交林优于刺槐林和油松林;(2)0~90 min测试时间内,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迅速递减(0~5 min)、逐渐递减(5~60 min)和趋于稳定(60~90 min)的过程;4种林分的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林、油松林;(3)4种常见土壤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中,通用经验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精度均在0.990以上;(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入渗指标与土壤容重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非毛管孔隙度、>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砂粒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通径分析并计算主要影响因子的决定系数表明,对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土壤容重(0.309),对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0.251),对土壤平均入渗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有机质(0.408)。研究结果为研究区营造水土保持林树种的选择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9.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模拟PPV VP2蛋白表面不同Loop区插入O型FMDV VP1蛋白上多表位基因(VP1:21~40、141~160和200~213残基)空间构象,并在VP2 N端引入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DRE),人工合成嵌合基因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HTA中,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抗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 VP1∶PPV 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FMDVVP1∶PPV 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在64 000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表达的嵌合蛋白PPV∶VP2-FMDV∶VP1具有与全病毒类似的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80.
两个新的正整数分拆恒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整数的分拆与许多计数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关于正整数的分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恒等式,但很多正整数的分拆恒等式常以有序分拆或无序分拆单方面讨论。将正整数的有序分拆和无序分拆联系起来,给出了两个新的与正整数的有序分拆和无序分拆相关的恒等式,并利用组合方法给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