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奶牛乳腺炎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奶牛的目的就是要最大化地追求奶牛的高产、稳产、优质、安全和高效生产。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调查了解,可以认识奶牛的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并可指导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环境控制,使奶牛的生产效益最大地得到发挥。据统计[1]97%的乳房炎属于  相似文献   
52.
阴山北麓残茬间作带田土壤风蚀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带状间作农田残茬带宽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野外移动式风洞对研究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的原位测试结果,采用风蚀圈和陷阱诱捕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积和风蚀情况进行监测.风积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宽小于6 m时,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减小,带宽6~10 m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增加,带宽大于10 m后风积量开始下降;与残茬带等宽间作裸地中,随带宽加大风积量不断降低,带宽在3.6 m左右时达到最低值,带宽大于3.6 m后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不断增加.风蚀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中,5 m带宽内土壤风蚀量显著降低,5~10 m范围缓慢上升,带宽超出10 m土壤风蚀量又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带宽间作裸地中,土壤风蚀量基本在带宽3 m之内呈直线下降,带宽在3 m左右时土壤风蚀量最低,带宽在3~7 m时土壤风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7~10 m时土壤风蚀量基本保持稳定,带宽大于10 m后土壤风蚀量又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带宽残茬+等宽秋翻地的土壤风蚀量变化规律,基本与间作裸地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带宽间作裸地带中不同位置土壤风蚀量随距莜麦残茬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3.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推荐服务,本研究汇总和分析各地试验数据,以明确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优势,促进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017-2019年在向日葵主要产区进行了84项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田间验证试验,分析比较了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与当地习惯施肥的节肥效果、增产效果、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向日葵养分专家(NE)推荐养分用量较农民习惯(FP)减少了氮(N)投入7 kg/hm2,减少磷(P2O5)投入23 kg/hm2,施肥更加优化合理。NE较FP平均增产293.1 kg/hm2(增产率为8.4%),经济效益增加1754.4元/hm2,氮和磷农学效率增加1.7和3.6 kg/kg,氮磷钾养分回收率分别提高8.7、6.1和6.0个百分点。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具有节约氮磷肥、增加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良好效果,向日葵产区可以根据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进行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54.
油用向日葵钾素吸收、分配和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及钾肥肥料利用率,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S31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向日葵各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分配、积累规律及施钾肥效.结果表明:向日葵茎、叶的钾素吸收量呈现出相似的"S"型增长趋势,在出苗70 d时(终花期)钾素吸收量达到最大值;花蕾的钾素吸收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110 d时(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向日葵钾素的日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终花期;OPT处理钾素吸收速率变化幅度最大,最大值为0.194 g/(株 · d);CK处理钾素吸收速率变化幅度最小,最大值为0.112 g/(株 · d).钾素在叶片中的分配以苗期最高为 52%,到成熟期时下降到9%~16%;钾素在茎中的分配终花期时达最大值61%~66%.向日葵施用钾肥增产10%,每公斤钾增产向日葵7.17 kg,施用钾肥的利用率为35.3%,每生产1 t向日葵籽粒吸收K2O 73.9 kg.  相似文献   
55.
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与绿肥作物轮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旱作区进行绿肥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研究,结果表明,苕子和豌豆增施N、P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可达13.0%~36.0%。箭筈碗豆增产效果好于蒙苕一号。尽管马铃薯平衡施肥的茬口后效最好,但与绿肥作物各施磷酸二铵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毛叶苕子和箭筈碗豆两种绿肥作物茬口对后茬马铃薯产量基本没有影响。绿肥后茬减少施N量30%,减产不明显,说明在干旱地区种植绿肥后可以减少N肥用量30%。  相似文献   
56.
缓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建伟  段玉  张君  景宇鹏 《玉米科学》2018,26(4):137-143
利用大田小区试验,在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分别进行不同氮素处理对玉米产量、肥料吸收利用和土壤氮残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玉米子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可分别增加13.3%~157.2%和6.9%~64.2%。减少20%施氮量同时配比75%的缓释尿素处理,玉米子粒氮含量、秸秆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最大,与100%推荐施氮量无显著差异。缓释尿素占比60%以上时氮素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达最大值,较普通尿素(RU)可分别提高14.3、4.5、61.7个百分点(赤峰市)和8.4、11.0、35.7个百分点(鄂尔多斯市)。玉米收获后耕层(0~20 cm)土壤矿质氮含量表现,赤峰市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远大于铵态氮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100%推荐施氮量最大,80%推荐施氮量(RU80%)最小。鄂尔多斯市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基本相当,除各氮素处理与对照(CK)达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各处理间均未达显著差异。施氮量减少20%,缓释尿素占比30%以上与普通尿素配施即可替代100%推荐施氮量,且缓释尿素占比越大养分吸收利用越显著,玉米产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研究对象,在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播期对饲料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饲料油菜生育期缩短,尤其缩短了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有效分枝数、茎粗随播期推迟而增大;出苗数、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但植株地上部N、P、K含量随播期推迟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氮含量先减小后增大,磷含量先增大后降低,钾含量逐渐降低;随播期推迟氮、钾累积量逐渐降低,磷积累量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饲料油菜最适宜播期应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内蒙古后山地区10年93项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每公斤氮素增产小麦5.25-7.48kg,平均为6.96kg,每公斤P2O5增产小麦5.54-8.51kg,平均为7.3kg,且肥效与地力产量呈抛物线相关。2.可根据地力产量确定氮磷化肥施用量。3.氮肥的适宜施用方法是秋深施,秋施尿素和碳铵等量等效。4.同一块田,连续施用氮磷化肥仍有较好效果,钾肥和有机肥在麦茬上施用效差。5.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59.
选用4头体重420 kg,年龄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异戊酸(0、0.02、0.04和0.06 g/kg体重)对瘤胃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0.06 g/kg体重组显著降低瘤胃pH(P<0.05),饲喂后3~6 h 0.04 g/kg体重组和0.06 g/kg体重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2 g/kg体重组(P<0.05);0.04 g/kg体重组瘤胃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异戊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4 g/kg体重。  相似文献   
60.
为探索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春小麦氮肥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式,设置0、100、20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同时设置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两种方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小麦株高、叶绿素含量(SPAD值)、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会严重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株高、穗长、结实穗数、穗粒数、穗粒质量等指标数值较低;相同化肥用量下,采用一次性化肥施用方式时,春小麦长势较差,减产显著,同时春小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13.7%,偏生产力降低8.7%。在此次设置的肥料用量区间,小麦产量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但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增加幅度减小;春小麦株高、SPAD值与氮肥的用量呈正相关,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用量超过200 kg/hm2时,株高和SPAD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