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8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林业   622篇
农学   358篇
基础科学   337篇
  275篇
综合类   2524篇
农作物   338篇
水产渔业   335篇
畜牧兽医   1533篇
园艺   439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目的  基于中药材种植区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数据分析,探究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并类比和优化评价方法。  方法  采用类比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GIS评价方法,对中药材种植区土壤养分及综合肥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  ① 研究区土壤呈碱性(pH = 8.50),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含量分别为7.54 g kg?1、0.73 g kg?1、0.73 g kg?1、17.96 g kg?1,电导率为108.63 ms cm?1;从变异系数来看,除pH为弱变异外,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电导率均属中等变异。②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分布;全氮含量呈斑块状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全磷含量空间变异中等,在研究区西南侧有岛状高含量点分布;全钾含量呈中部略高四周低的分布趋势;电导率空间异质性大,呈斑块状分布。③ 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中部向南、北部降低的趋势。此外,根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得分可将该区土壤肥力分成5级,三种评价方式中,肥力等级为III等级及以下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97%、43.28%和67.57%。  结论  中药材长期不合理的种植会降低土壤整体肥力;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平衡施肥、轮作、休耕和培肥土壤等措施有助于当地中药材的可持续种植。  相似文献   
202.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种植紫花苜蓿的同时,分别施加木霉菌剂、根瘤菌菌剂以及木霉与根瘤菌复合菌剂,并采用离心分级法将处理后土壤分为4个粒径团聚体,即细黏粒(0.1~1μm)、粗黏粒(1~5μm)、粉粒(5~50μm)以及细砂粒(50~250μm),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不同粒径土壤中PAHs的去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作用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优,其降解率达60%以上。不同粒径组分中PAHs含量的分布表现为细砂粒粉粒粗黏粒细黏粒,且PAHs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去除率差异性较大。低环(2、3环)PAHs在各粒径组分中去除率较低(20%以下),并在不同粒径组分间呈非均衡分配状态;4环PAHs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粉粒和细砂粒中,而5环PAHs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细黏粒上。可见,PAHs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分布特征及降解效应为进一步阐明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3.
淀粉胶生物质炭基氮肥制备及其缓释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质炭为载体,与自制改性淀粉胶黏剂、尿素进行复合,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自制成型模具制备颗粒缓释肥料,研究水分添加量、成型压力、炭肥比及胶黏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颗粒肥料抗压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纯炭粉成型,当水分含量为10%、成型温度为45℃、成型压力为6k N时,成型颗粒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尿素与炭粉混合后成型可以增加颗粒强度,当稻壳炭-尿素(即炭肥比)为5:1时,在同样成肥条件下,肥料颗粒的抗压强度最大;改性淀粉胶黏剂可进一步增加肥料颗粒强度,当胶黏剂添加量为5%时,肥料颗粒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不同配比条件下制备的缓释肥料,其氮素累积释放规律符合"S"型释放模型,添加胶黏剂制备的缓释肥的缓释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尿素肥料,以胶黏剂添加量为5%时缓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4.
阐述了切-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基于切-双纵流联合收获机,以喂入量、切流滚筒间隙及滚筒转速为影响因子,脱粒破碎率及脱粒损失率为指标,进行田间性能试验,并利用极差分析分别对破碎率、脱粒损失率单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脱粒破碎率影响的主次因素为BCA,即切流滚筒转速纵轴流滚筒转速喂入量,最佳组合为切流滚筒间隙25/30mm、滚筒转速907/1 043r/min、喂入量10.2 kg/s;对脱粒损失率影响的主次因素为BAC,即切流滚筒间隙喂入量滚筒转速,最佳组合为切流滚筒间隙25/30mm、喂入量10.2kg/s、滚筒转速953/1 096r/min。  相似文献   
205.
根据多年实践,结合信宜山区的气候条件,总结了山区两系杂交水稻秋季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6.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品种、6-苄氨基嘌呤、外植体大小及硝酸银对黄瓜直接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直接不定芽数量诱导存在显著差异,但长度诱导无显著差异;6-苄氨基嘌呤对直接不定芽数量和长度的诱导作用显著,其中4.0mg/L为数量诱导适宜浓度,其出芽率和每外植体出芽数达到最高,分别为100.0%和11.1,0.5mg/L为长度诱导适宜浓度,其平均芽长12.0mm;外植体的大小对直接不定芽数量和长度均具显著影响,随着子叶的增大诱导直接不定芽的数量和长度增加,其中单片完整子叶为最适宜大小,其出芽率、每外植体出芽数和平均芽长分别达到100%、6.7和17.1mm;硝酸银也对直接不定芽数量诱导影响显著,其中2.0mg/L为适宜浓度,出芽率和每外植体出芽数分别达到97.2%和4.2,但对芽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7.
Cd2+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 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 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 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 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8.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它在土壤中有效性是非常低的.缺磷是限制目前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开始发掘磷高效利用植物来替代传统方法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在缺磷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包括根系形态及生理方面的适应性变化.本文综述了低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光合作用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大豆耐低磷胁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以及讨论当前大豆磷效率遗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9.
马铃薯作为西藏人民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西藏具有重要的生产地位。本研究以脱毒组培苗“艾玛一号”和“200902”马铃薯为试验材料,比较并分析生长在MS和马铃薯2种不同培养基中叶片数、生根数和株高等性状,研究发现,生长于MS培养基中的马铃薯长势及所测指标均优于马铃薯培养基。再以MS为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NAA、6-BA、2,4-D、玉米素和激动素,并各设置3种浓度梯度,一个月后对组培苗的性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NAA 0.2 mg/L和NAA 0.1 mg/L的浓度时,更适合于“艾玛一号”和“200902”马铃薯生长,而低浓度的NAA对2种组培苗均有较好的扩繁效果。通过不同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情况的研究,为脱毒马铃薯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0.
我国旱作地区坐水播种机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水播种机械是我国典型的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播种,抗旱增产效果明显。为此,介绍了机械化坐水播种技术的原理、产生及发展,分析了我国坐水播种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了我国穴灌坐水播种的主要机型及技术特点。同时,针对目前穴灌坐水播种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坐水播种机械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