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21.
小麦全蚀病菌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拟通过研究该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相关酶系的诱导变化情况,解析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acc.)Arx et Oliver var. tritici(Sacc.)Walker为靶标菌,加入终浓度为MIC50枯草芽胞杆菌YB-05发酵液,通过显微镜观察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结构和形态的影响,通过酶活力测定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御酶活的影响,同时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在离体/活体条件下对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Ⅲ活力的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经菌株YB-05发酵液处理后,显微镜观察到其菌丝变粗、断裂,顶端膨大,分枝增多;处理8 d后,胞内的PAL、POD、CAT、PPO和SOD活性比对照依次高24.52%、72.67%、81.81%、80.36%和112.48%;离体条件处理,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活体条件处理下差异显著,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分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3.95%和55.87%。菌株YB-05发酵液通过结合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力,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呼吸,进而导致抑制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畸变,从而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2.
一株耐盐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蛋白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浙江舟山的盐场中分离出了一株耐盐菌,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K-1为Bacillus的未定种,其系统分类学关系与花津浦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种最近,命名为Bacillus sp. CK-1。经研究,该菌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4%,且能在20% NaCl浓度下生长,表明其为耐盐菌。对其分泌的蛋白酶进行了表征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经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在pH 8.0和45℃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性,并在8%NaCl浓度下仍能保持44.9%的活性。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蔗糖、淀粉和麦芽糖均对蛋白酶的生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发酵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测试表明,该菌分泌的蛋白酶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12%NaCl浓度时该菌分泌的蛋白酶酶活达到最高。Ca2+对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其为Ca2+依赖蛋白酶。经优化,在含有KCl 2.0 g·L-1、NaHCO3 0.06 g·L-1、FeCl3 0.001 g·L-1、NaCl 120.0 g·L-1、CaCl2·2H2O 1 mmol·L-1、麦芽糖 10 g·L-1、tryptone 10 g·L-1和初始pH 7.5的培养基中,于40 ℃发酵培养5 h后,Bacillus sp. CK-1所产蛋白酶具有最大的活性。  相似文献   
23.
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失水为特征。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呈地方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生,冬春时节多见。10日龄以内体质较差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病原病毒属冠状病毒属,含有单股RNA病毒,不耐热,56℃45分钟或65℃10分钟可杀灭,阳光下曝晒6小时灭活,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敏感,pH值为2.50时即被灭活。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小肠黏膜,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其他组织较少。从  相似文献   
24.
麦田杂草种类繁多,杂草不但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小麦生长,而且有些杂草还是小麦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速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因此,防除麦田杂草是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麦田杂草防除技术措施由于除草剂发展极快,可用于麦田的除草剂种类较多,针对不同杂草群落和类型,科学选用除草剂品种,是小麦田安全、经济、高效化学防除杂草的基础。我们在对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结构、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的同时,特进行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和的安全性及使用技术探索。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在小麦3叶期后、600-750ml/hm2、兑水450L/hm2茎叶喷雾,可有效的防除冬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速效性好,对小麦安全。超量使用小麦叶片可能会出现枯斑,可恢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筛选一株具有吸附重金属锰能力的菌株,且对其吸附机理和吸附效率进行研究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及锰浓度对菌生长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傅里叶红外显微系统(FT-IR)等仪器对该菌株吸附重金属效率及相关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6Sr DNA序列表明该细菌属于Ralstonia pickettii菌属,命名为ADZH5101。R.pickettiiADZH5101对不同重金属耐受性为Mn~(2+)Cd~(2+)Ni~(2+)Zn~(2+)Cu~(2+)Co~(2+),其中耐受锰浓度可达2 200 mg·L~(-1)。SEM-EDX结果显示吸附后,细胞表面有晶体析出,锰离子含量占总元素16.19%;FT-IR结果显示参与吸附过程的官能团包括—PO_4~(3-)、胺基中的—C—N—、—M—O(O—M—O)、酰胺基(—CO—NH—)和C—H基团。同时ICP-AES结果显示在锰浓度为450 mg·L~(-1)时去除效果最好,达到180 mg·L~(-1)左右。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以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工程机械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机电一体化的优势为主要依据,从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保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有助于增强操作的性价比,工程机械设备节能方面的运用,工程机械监控方面的运用,工程机械作业精度控制方面的运用,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工程机械运用效率,为我国制造业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7.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该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发病时,疥螨病一般始于  相似文献   
28.
总结了小麦新品种良星99的特征特性,并提出培肥地力、精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9.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生产上亟需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4个方面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相关防治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一株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舟山双峰盐场的盐田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孔雀石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p. JJ-1)。研究孔雀石绿的浓度、脱色pH、氯化钠浓度及氧气对染料脱色的影响,并对脱色产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HPLC分析和GC-MS分析,以揭示孔雀石绿的降解产物。脱色反应条件初步研究表明,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p. JJ-1在4 h内对200 mg·L-1孔雀石绿脱色率可高达95%;该菌在低浓度孔雀石绿(50 mg·L-1)时能够在1 h内快速脱色;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该菌的脱色率基本保持一致;在15%NaCl,200mg·L-1孔雀石绿条件下,5 h后的脱色率为94%;该菌脱色的适宜p H 7~10,培养时间4 h,脱色率达到95%。孔雀石绿的主要降解产物为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