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4篇
  33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春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壮丰灵和翠竹牌玉米专用型生长调节剂在春玉米上试验结果,具有降低株高、减轻倒伏、叶面积系数吐丝期减小、成熟期增大(成熟期植株绿叶数增多0.5~0.7片)和保绿作用,并使群体田间透光率提高。在不倒伏情况下,对产量影响不稳定,三年中,两年减产,一年增产。对倒伏品种或倒伏田块有减轻产量损失的作用。可以作为一项抗倒减灾保产措施采用。  相似文献   
462.
为明确油稻稻三熟制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5个处理(秸秆不还田+氮肥3次施用、秸秆还田+氮肥3次施用、秸秆不还田+氮肥2次施用、秸秆还田+氮肥2次施用、秸秆还田+高量氮肥3次施用)的田间试验,探究该模式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制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早稻季和晚稻季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而水稻基肥中增施20%氮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氮肥2次施用(后氮前移)即可实现水稻高产和稳产。秸秆还田并配合氮肥2次施用(后氮前移)可以满足水稻生育期氮素需求,从而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氮素吸收量能够达到甚至优于3次施氮处理水平,并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氮肥用量则不利于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63.
为探明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季节潜在蒸散趋势差异及其气候成因,该研究基于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日潜在蒸散量(ET_0),结合敏感性-贡献率法,分析了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ET_0在年、季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年尺度ET_0具有先降后升的特点,21世纪以前呈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下降趋势减弱,并在21世纪头10年后半段转为上升趋势。整体上,鄱阳湖流域ET_0呈显著增加趋势(1.50mm/a,P0.05),其中春季增加速率最快(0.81mm/a,P0.05),秋季次之(0.64mm/a,P0.05),冬季和夏季分别呈不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5);2)最高气温升高是年均ET_0和春、秋季ET_0增加的主导因子,冬季ET_0增加的主导因子为最低气温的升高,而辐射下降是夏季ET_0下降的主导因子;3)不同气象要素贡献率的年代际变化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均ET_0由降转升的原因是2000年以后气温增加的正贡献超过风速和辐射下降的负贡献。该研究对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分管理和季节性干旱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4.
本研究以抗青枯病北方大花生栽培品种"日花1号"为父本,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品种"花育963"以及高产品种"玫瑰红"、"14VS-13"、"花育33"、"花育50"、"14L123"为母本杂交获得的F_1代种子为材料,利用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MITE)标记技术鉴定F_1代真杂种。从10对AhMITE引物中筛选出6对在杂交亲本中有清晰、稳定并具有明显差异条带的标记引物对F_1代进行杂种鉴定。每一个组合都使用两对AhMITE引物进行鉴定,实验结果相互印证,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5.
普通花生含油量高,在自然温度下易快速劣变丧失种子活力.这是我国北方仅上年或上一季花生而我国南方仅秋花生来年可做种的原因.本研究首次证实,高油酸花生经过19个月自然条件下贮藏,在多数种用特性上不差于上年收获的花生.所有参试的3个高油酸品种,其2013年种子与2014年种子在第7天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均无显著差异.由此证明,高油酸品种不仅有利于健康,能延长制品货架期,而且可保持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466.
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67.
34份花生种质休眠性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晒干燥的34份花生种质进行发芽试验,初步筛选出2份休眠性差别明显的材料即休眠性强的y-1和缺乏休眠性的x-166。次年将这两份材料种植于田间,收获后在遮荫处干燥,进行萌发试验,其休眠性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468.
469.
Reddeerareimportantbiggameanimals,distributedwidelyinAsia,EuropeandNorthAmerica.Inrecentyears,thefarmingofreddeerisbecominganimportantformoflivestockdiversificationwhichtapsnewmar-ketsandpastureresources.Throughouttheworld,morethanl,l86,9OOreddeerarereare…  相似文献   
4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