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4篇
  33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EMS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创制高产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浓度为0.1%~0.5%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种花育16号和鲁花11号的花器,获得了单株结果数、单株仁重、饱果率比野生型明显提高的突变体。其中,花育16号诱变获得的06-测A2系产量表现突出。在2008年的测产试验中,08-测A2系子仁比对照鲁花11号提高34.60%,增产幅度列当年参试品种之首;在2009年的测产试验中,08-测A2系子仁比花育16号提高5.42%,比丰花1号增产10.71%。与其野生型相比,该品系子仁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02个百分点;叶片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分析表明,08-测A2与其野生型间存在分子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为使油菜角果成熟度达到一致,实现双季稻田套播油菜一次性机械化收获,以丰油730油菜为试材,选用40%乙烯利,采用4个药剂用量(0、3 000、4 500、6 000 m L·hm-2)和3个喷药时期(04-20、04-22、04-24)进行催熟试验,考察了油菜成熟进程、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药剂用量越大、喷药时期越早,油菜角果转色越快,脱水越明显,千粒重和产量下降也越明显;在籽粒品质方面,蛋白质、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药剂用量增加,喷药时期提前而增加,而含油量、油酸、亚麻酸、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在不明显减产的情况下,从催熟角果利于油菜机械收获角度考虑,生产上以油菜自然成熟前6~8 d喷施3 000 m L·hm-240%乙烯利,或油菜自然成熟前4~6 d喷施4500 m L·hm-240%乙烯利为宜。本研究结果为乙烯利催熟油菜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温度和光照自动控制的生物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温度对安农S-1等6个温敏(Thermo-sensitive)不育材料和农垦58S等4个光敏(Photo-sensitive)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不育材料在高温(昼温31℃,夜温28℃)条件下为不育,在低温(昼温24℃,夜温22℃)条件下为可育。它们对温度敏感的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花  相似文献   
104.
花生野生种尤其是不亲和野生种,具有高产、抗逆等优异基因,但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利用。为选育高油酸抗逆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品种花育963为母本、不亲和野生花生作父本杂交,采用原位胚拯救技术直接收获花生不亲和种间杂种F_1。利用MITE转座子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萁中有35粒样品同时具有双亲条带,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44.3%。近红外分析表明,真杂种油酸含量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为杂种真实性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105.
为确定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的电场参数,从细胞多层介电模型出发,通过研究其等效电路模型在外加电场中生物响应的仿真分析得出植物细胞外膜具有低通滤波特性,内膜具有带通滤波特性。同时对细胞外膜跨膜电压进行时域分析表明频率小于2.83 Hz、电场强度大于69.7 kV/m、ms/μs级脉宽的极低频脉冲电场可以在植物细胞外膜产生可逆电穿孔。采用电场强度为100 kV/m、频率为1 Hz、脉宽为80 ms的极低频脉冲电场处理萌发绿豆种子,在萌发第4 d时,绿豆种子的芽长和根长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5.8%和80.2%。  相似文献   
106.
花生根瘤菌的培养及其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总结了六年来花生根瘤菌剂生产和应用的情况,研究如何从菌种、制造方法、成品规格方面提高质量。本文引述了近年来花生根瘤菌剂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田间效果的具体资料,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根瘤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7.
故城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棉花生产大县,常年植棉面积2—2.5万公顷,为充分利用棉田闲置期发展冬季农业,提高土地效益,故城县农业局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示范。冬闲季节在棉田种植越冬甘兰,第二年棉花播种前收获上市,亩增效益千元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缓释肥侧位深施及用量对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明确红壤稻田直播油菜缓释肥(N-P2O5-K2O:25-7-8)侧位深施效果及适宜用量,该研究连续2 a在两熟制和三熟制2种种植模式下开展缓释肥侧位深施效果对比试验(设置不施肥、土表撒施和侧位深施3个施肥方式)和施用量试验(设置0、300、450、600、750和900 kg/hm2 共6个施肥水平),研究缓释肥侧位深施及不同用量对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红壤稻田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对两熟制油菜影响更为显著。相比传统土表撒施,侧位深施显著促进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提高。缓释肥侧位深施明显提高了各时期油菜干物质量,尤其是显著增加了初花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花后根部与地上部干物质同步增长;促进了根系对N、P、K的吸收,提高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菜籽产量与缓释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并协同产生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而提高籽粒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两熟制和三熟制油菜缓释肥侧位深施的适宜用量分别为715和585 kg/hm2,产量潜力可分别达2 450和1 700 kg/hm2。研究表明,侧位深施适量缓释肥可显著提高红壤稻田直播油菜生产力,建议结合机械化种植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花生自然风干种子蔗糖含量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测定花生种子蔗糖含量,筛选口感好的花生品种,本研究采集167份自然风干花生种子的近红外光谱,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蔗糖含量,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构建多粒自然风干花生种子样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经内部交叉检验和优化,确定该模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最小-最大归一化法,蔗糖含量谱区范围为4 597.7~11 988.0 cm-1,维数为10,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81.59,交叉验证根均方差(RMSECV)为0.414。经外部验证,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花生种子蔗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