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一种糖脂,可使巨噬细胞失活,并清除氧化自由基。LAM存在于结核病患者的尿液、血清和肺部,因此人们开发了以LAM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床旁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方法,以减少诊断延迟,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治疗措施阻断结核病传播。与检测单纯结核病患者相比,LAM检测技术对于诊断晚期免疫缺陷和CD4细胞计数低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关结核病患者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对于这部分患者以及无法产生痰液的儿童、重症结核病患者等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介绍LAM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高敏荧光免疫层析分析法检测牛分枝杆菌(M. bovis)抗体的可行性,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及临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出M. bovis抗体阳性血清参考品,而对布鲁氏菌阳性血清、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样品稀释液、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ST)阴性牛血清样品等均为阴性;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3 200倍稀释的牛结核(bTB)强阳性血清参考品;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bTB强阳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8%和5.83%;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IDEXX M. bovis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86.36%,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高敏荧光免疫层析分析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作为TST检疫的补充抗体检测方法,用于bTB的诊断、检疫和净化。  相似文献   
33.
数字PCR (dPCR)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检测技术,继承了PCR和荧光定量PCR (qPCR)的优点,并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dPCR最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在无需标准曲线的情况下,对核酸样本实现绝对定量分析。而多重数字PCR (mdPCR)更是dPCR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众多研究领域中,特别是疾病检测方面,mdPCR已展现出卓越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dPCR和mdPCR的原理,探讨了mdPCR在细菌检测、病毒检测、癌症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深入分析了mdPCR的优势及不足,以期为未来mdPCR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4.
为分离鉴定流产犬的致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重庆某宠物医院无菌采集流产犬全血2份,将其涂布于布鲁氏菌选择培养基,分别在不含CO2和含7.5%CO2条件下37℃培养72 h,观察菌落形态,并经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菌类型。按照国家标准鉴定分离菌的生化特性。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在不含CO2和含7.5%CO2的培养箱中2份流产犬全血样品在布鲁氏菌选择培养基上均长出边缘整齐、光滑的圆形菌落,透射光下,菌落呈浅黄色且有光泽;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典型的粗糙型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TSA中的生长不依赖于CO2,且不产生H2S,氧化酶和脲酶试验均为强阳性。上述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犬种布鲁氏菌,命名为B. canis CQ3。对分离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AUVE对分离株与GenBank中38株不同种的布鲁氏菌基因组进行比对,并构建分离菌全基因组的进化树。将不同种布鲁氏菌及分离株分别接种于TSB培养基中,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OD450nm值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将各菌株及B. canis CQ3株分别以MOI 100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1 h、24 h...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针对前期存在的防护服灭菌不合格的情况,调整灭菌程序,并对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取7件防护服,放入灭菌袋,将包内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物和温度压力探头置于袋内中心部位。灭菌器内裸露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物和温度压力探头作为对照。分别运行调整前的灭菌程序(排空3次,132℃灭菌10 min)和调整后的灭菌程序(脉动3次,132℃灭菌10 min)。结果显示,调整前的灭菌程序不能使防护服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皆不合格;调整后,灭菌器在进入灭菌阶段后,防护服中心部位的温度稳定在131.13~133.61℃,只在第1个时间点上低于设定值,实际灭菌时间为15 min,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结果表明调整后的灭菌程序可提供有效的防护服灭菌。  相似文献   
36.
结核病是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γ干扰素是一种参与宿主抗结核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基于其开发的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可用于结核病诊断。鉴于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γ干扰素的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耗时长、灵敏度低、无法区分潜伏性和活动性结核感染等,生物传感器正被尝试用于γ干扰素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文归纳了将γ干扰素作为结核病生物标志物的多种检测技术,并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效果,以期为完善结核病诊断技术及开发新型诊断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