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17篇
  111篇
综合类   571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微生物降解石油源多环芳香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国兰  李利  陈莎 《土壤》2018,50(1):16-27
石油源多环芳香烃是存在于石油中的一类致畸、致癌污染物,具有以低环(2~3环)为主且取代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来源PAHs的组分特征。石油泄露引发的PAHs污染,其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活动。本文对能够降解PAHs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理、代谢途径及编码基因进行了概述。从PAHs作为碳源的角度将微生物降解机理划分为能以PAHs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降解机理和共代谢机理。对与PAHs有关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途径及对应的编码基因簇进行了总结。自然界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及藻类都能够降解PAHs,由加氧酶催化的苯环羟基化和还原酶介导的苯环脱芳烃化是好氧和厌氧降解途径的关键步骤,与降解有关的pca,cat,paa,nah,nah-like和bcr基因簇则分别调控好氧和厌氧降解过程。这些进展有助于系统了解石油源PAHs的降解过程、微生物作用机理和分子遗传机制,为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促进环境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2.
【目的】在黄淮平原典型农田氮肥减施条件下,探索决定小麦根系活力的关键脱氢酶种类及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式,运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施氮量,设0(N0),135(N1),157.5(N2),180(N3),202.5(N4),225(N5)kg·hm-2 6个施氮水平,副处理为半冬性品种矮抗58和周麦27号。对小麦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挑旗抽穗期、灌浆期和蜡熟期根中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CDH)、NADP-苹果酸酶(NADP-ME)、戊糖磷酸途径总脱氢酶(G6PDH+6PGDH)活性与根系活力(改良TTC法)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小麦关键生育时期根系活力呈“高-低-高-低”变化,NADP-ICDH,NADP-ME和(G6PDH+6PGDH)活性变化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灌浆后活性变化不明显。越冬前后,不同施氮处理间根中NADP-脱氢酶系统关键酶活性表现为不施氮处理(N0)大于施氮处理(N1-N5);拔节-抽穗期,NADP-脱氢酶系统关键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均表现为施氮处理(N1-N5)显著高于不施氮(N0)处理,随着施氮水平逐步降低不同酶活性随之降低,与N5处理相比,N4处理NADP-ICDH和NADP-ME的活性未达显著水平,同时(G6PDH+ 6PGDH)活性和根系活力降幅最少。施氮量显著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施氮处理(N1-N5)下的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综合两年度产量平均值可知,N5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达9 238.02 kg·hm-2,N4处理次之,较N5处理仅下降0.3%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中NADP-ICDH、NADP-ME与(G6PDH+6PGDH)三者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ADP-脱氢酶系统关键酶活性与根系活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生育中、后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系活力及NADP-ICDH,NADP-ME和(G6PDH+6PGDH)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两年度NADP-ICDH,NADP-ME和(G6PDH+6PGDH)活性在拔节期和挑旗抽穗期对产量有较大的正向作用;挑旗抽穗期根系活力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但其通过NADP-ME和戊糖磷酸途径总脱氢酶(G6PDH+6PGDH)活性对产量所产生的间接正向作用较大,因而根系活力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NADP-脱氢酶系统关键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变化及籽粒产量表现,黄淮平原麦田施氮水平由N5减至N4水平当是最佳选择。NADP-ICDH,NADP-ME和(G6PDH+6PGDH)活性与采用改良TTC法测定的“根系活力”密切相关,其中NADP-ME和(G6PDH+6PGDH)活性对根系活力影响最大,实践中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和有效栽培措施实现NADP-ME和(G6PDH+6PGDH)在根中的高表达以提高小麦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263.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北方地区免耕玉米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免耕对中国北方地区玉米产量的时空效应和影响机制,为该地区免耕的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传统耕作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截止2017年4月共获得68篇文献和82组试验数据,将数据按照区域(东北、华北和西北)、年降水量(<500 mm和≥500 mm)、年均气温(<10℃和≥10℃)、耕作模式(平作和垄作)、种植制度(连作和轮作)、是否秸秆还田、试验年份(2000年之前、2000-2009年和2010年之后)和免耕持续年限(1-2 a、3-5 a、6-9 a和≥10 a)进行分组),利用Meta-analysis方法系统探究免耕对玉米产量的时空效应与影响因素。具体分析过程包括异质性检验、综合效应量计算、发表偏倚检验、敏感性分析、累积Meta-analysis和亚组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总体上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平均增产率为3.1%(置信区间0.7%-5.5%,数据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2000年之前,免耕的累积增产效应不稳定(平均-0.7%-6.6%);2000年之后,免耕与传统耕作的累积产量差异逐渐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在东北地区,免耕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应(平均5.3%,置信区间1.5%-9.2%);而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免耕的增产效应不显著,分别为-2.6%-6.4%和-1.0%-6.4%。在年降水量<500 mm、年均气温<10℃的地区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免耕的增产率显著提高,平均分别为5.4%(置信区间1.7%-9.1%)、3.8%(置信区间0.8%-6.7%)、4.4%(置信区间1.3%-7.5%)和3.3%(置信区间0.8%-5.8%)。平作和垄作下,免耕的增产效应均不显著。2010年之后,免耕的增产效应显著提高(平均6.1%),且变幅较小(2.5%-9.7%)。随着免耕持续年限的延长,玉米增产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持续3-5 a时,免耕的增产效应显著且达到峰值(平均3.8%,置信区间1.6%-6.0%)。【结论】在年降水量较少或年均气温较低的区域,轮作或秸秆还田条件下,有利于发挥免耕的增产效应;东北地区较华北和西北地区更适宜免耕;3-5 a为较合理的免耕持续年限。  相似文献   
264.
全基因组关联定位籼稻种质资源外观和加工品质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份籼稻变异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在2个环境下考察外观与加工品质性状表型,利用404K高密度SNP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外观与加工品质性状的重要位点。结果表明,粒型和籼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垩白性状降低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除粒型外,籼稻的外观和加工品质明显受到环境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39个QTL,其中17个为新位点,6个新位点(qMRR9、qGL2、qGL10、qGW1、qGLWR1和qGLWR2.1)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暗示这6个位点在水稻外观与加工品质上可能是不依赖于环境稳定表达的QTL。此外,21个控制稻米外观品质的位点很可能具一因多效。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我们推论qSW5、GSE5和GS3在籼稻外观和加工品质性状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研究结果为克隆新的外观与加工品质基因以及通过分子手段加速培育优质高产籼稻新品种提供了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265.
提出了一种针对锂离子电池设计的充电电流可变、放电电压恒定的高效率双向DC-DC电源装置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控制器仿真,确定了以PID算法作为软件设计的核心,同时建立开关电源小信号模型,得出开关状态及其数学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作为闭环控制的核心,建立MATLAB数学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双向DC-DC电源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66.
该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据现阶段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再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交互性和时效性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方法,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学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课堂预习模式,以智能手机为创新学习的多渠道终端教学模式,探讨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6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泥沙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了解淤地坝泥沙沉积特征是坝地泥沙输移过程及规律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该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不同位置泥沙沉积剖面中各沉积旋回层厚度及粒径组成变化的分析,研究了淤地坝次洪水沉积过程中泥沙的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坝地内次洪水泥沙沉积过程为非均匀分布,各沉积旋回层厚度在纵剖面和横剖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沉积层厚度的起伏变化要大于后期的起伏变化。坝地泥沙粒径组成以粉粒为主,黏粒、粉粒和沙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6%、58.78%和36.56%。坝地泥沙沉积过程中,各旋回层中黏粒、粉粒和沙粒的平均含量变化较小,但在坝地不同位置,土壤粒径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选。从坝尾到坝前,土壤质地粗化度显著下降,土壤粒径组成呈逐步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8.
沙柳木蠹蛾是为害沙漠生态林树种——沙柳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对其危害性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沙柳木蠹蛾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非生物防治方法,以为沙柳木蠹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9.
介绍了延安市志丹县大豆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认为志丹县大豆生产落后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大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农民致富拓宽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270.
2009年4月6日我院为一母犬实施绝育去势手术。麻醉用药为速眠新(曾名846合剂,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生产)。发病犬术前基本情况:性别:母,年龄:2.5岁,BW(体重):5.5千克,T(体温):38.7℃,R(呼吸):25次/分钟,P(心率):93次/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