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在同类期刊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农业期刊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刊模式,办成实用性强,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期刊.笔者认为只有更新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注重期刊内容的选题策划,使期刊内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价值化服务的理念,打造农业技术期刊在社会中的价值,才是办好农业期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罗恒成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12):50-53
王高顺先生是浙江省黄岩县人,生前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职(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他是继我国名科学家朱冼教授之后与张果教授等从事实验生物基础理论研究和蓖麻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专家。他的后10多年,基本上是来广西指导开发蓖麻蚕和桑蚕生产,与广西的蚕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广西蚕业指导所的建设、成长和广西蚕业的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43.
四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问。然而,对于我单位而言,这是一段极不平凡和刻骨铭心的奋斗过程,最难忘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呵护和扶持,最可贵的是几代专家和全体职工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留下了一段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向辉煌的记录!  相似文献   
44.
.广西是我国珠江流域桑蚕茧丝产区之一,已有数千年历史.建国以来,茧丝绸行业搞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上农、工、贸各管一段,茧丝搞统购统销,缺乏生机和活力,尽管茧丝市场看好,多年来茧丝生产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45.
梁秀玲  唐艳 《广西园艺》2006,17(6):22-2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些农业技术期刊自生和发展能力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诸如,期刊的选题策划能力不强,致使同品种刊物内容重复、雷同,实用性不强,造成极大的浪费;高质量的精品刊物不多;刊物发行量上不去,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摆脱刊物困境,寻求发展途径,是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严峻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3):65-66
首先是选择建沼气池的地址。地址应选在离蚕房较近的地方,以便原料收集;地势相对较低,容易积水,不易干涸;离重要建筑物远一点,确保安全。1沼气池形状及结构目前实际应用最广的是水压式沼气池。是指地下埋设、混凝土结构、圆筒形(或球形)的水压式沼气池。水压式沼气池具有构造合  相似文献   
47.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5,42(2):50-51
有些蚕农来电反映:“养蚕前、中、后我都用漂白粉液消毒了,但到五龄期蚕还是发病,消毒漏洞在哪呢?”本分析一下消毒中易出现的问题,提醒蚕农注意改进。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局向全国报刊业发出了《严禁报刊摊派行为的通知》,这意味着报刊业今后要全部走向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这已是大势所趋。《广西蚕业》科技期刊是由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学会主办的地方性蚕业期刊,因地方色彩较浓、专业性强、读面窄等原因,如果不靠行政手段,期刊发行量根本上不去,如何在市场中生存?面对这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广西蚕业》的编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相似文献   
49.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3):50-50
许多蚕农养蚕,遇到蚕得了病,陆续死亡,不知所措,不知道蚕究竟得了什么病?也不知道应采取什么措施去控制蚕病的传染,减少损失,而是任其发展下去,结果辛辛苦苦把蚕养到5龄,却不结茧而死亡,颗粒无收。下面介绍家蚕常见传染病的识别方法和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50.
四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间。然而,对于我单位而言,这是一段极不平凡和刻骨铭心的奋斗过程,最难忘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呵护和扶持,最可贵的是几代专家和全体职工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留下了一段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向辉煌的记录!1 白手起家时针逆转,日历翻回到1964年2月,在南宁市西郊,一座荒山野岭上,两栋490㎡的青砖平房、一座原区电子所若隐若现的办公楼基脚、坎坷不平的泥土路、昏暗的路灯、一口日久没人用的水井……仿佛向人们诉说此地的荒凉与艰难!就在这种条件之下,在创始人于志善、罗恒成、王高顺等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