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27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8篇 | |
综合类 | 145篇 |
农作物 | 18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76篇 |
园艺 | 18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文在主产区随机抽取40只试验羊,进行阿旺绵羊生产性能的调查。结果表明:成年公母羊的体重分别达到68.25kg和57.86kg,周岁公母羊的体重分别达到51.50kg和50.70kg;成年公母羊年产毛量平均为2.90kg和1.80kg,周岁公母羊年产毛量平均为0.50kg和0.51kg;成年羊屠宰率达到50.52%,净肉率为42.31%;受胎率为89.83%,产羔率为93.93%,成活率为85.43%。对阿旺绵羊品种(类群)的各项性能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3.
2017—2019年,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各地区苹果、梨、桃、核桃、葡萄等果树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西藏各地的果树病害有31种,虫害有54种;主要流行病害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苹果树腐烂病、桃褐斑穿孔病、桃缩叶病、核桃黑斑病、葡萄灰霉病等,主要害虫为苹小食心虫、苹果绵蚜、黄斑长翅卷蛾、丽腹弓角鳃金龟、球蚧、害螨、梨木虱等;不同区域发生危害程度不同,以林芝地区相对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84.
85.
86.
1980-2009年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潜在蒸散的气候因素.结果表明:①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分布特征,最大潜在蒸散出现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近30 a来,除冬季潜在蒸散呈略微增加趋势外,其余均呈减少趋势.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潜在蒸散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负相关.②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风速对冬季潜在蒸散的影响最为显著;近30 a来,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相对湿度增加是导致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西藏西北部地区潜在蒸散的变化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0.55℃·(10a)-1]的背景下,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10.02 mm ·(10a)-1].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青稞种子萌发期的影响,研究萌发期形态指标与抗旱性关系,构建抗旱性评价方法。选用70份青稞为材料,设置了干旱胁迫(19.2%PEG-6000)、对照(纯水)2组试验,试验过程中每日观察记录种子生长情况,第7天测量芽长(BL)、根长(RL)、芽鲜质量(BFW)、芽干质量(BDW)、根鲜质量(RFW)和根干质量(RDW)等指标。通过干旱胁迫条件下青稞各指标的变异分析,可看出干旱胁迫下青稞种子的发芽势(GE)、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芽长、主胚根长、芽鲜质量、芽干质量、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均受到抑制作用,其中受干旱影响最大的指标为根长,在干旱胁迫下根长平均值较对照减少9.94 cm,变异系数下降38.65%;对以上指标进行箱线图直观分析,在PEG胁迫下GE、GR、GI数值都将会降低,其中GI在CK处理下结果明显大于干旱处理的数值,根部性状和幼苗特性在对照条件下与干旱处理下二者数据相差较大,均受到一定抑制作用;以上9个指标的相对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平均隶属函数值,隶属函数值平均值越大,抗旱性越强,计算得出排名靠前的材料有藏青311、ZDM4953、喜拉10号和北...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揭示西藏地区土壤湿度季节和区域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相互影响,基于1980—2009 年西藏地区土壤湿度资料以及西藏38 个站点的气温、降水资料,笔者分析了西藏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0 年来西藏地区年及季节土壤湿度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规律,最小值位于阿里地区,最大值在墨脱以南地区,其中秋季土壤湿度最大,其次是夏季,春季最小。年、季土壤湿度均表现为1980s—1990s 减少,随后增加的趋势。年、季土壤湿度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有显著增加突变点。春季土壤湿度与西藏大部分地区的春、夏降水呈正相关,夏季土壤湿度与西藏沿江一线、东部地区的同期降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青稞赖氨酸含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也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为探究裸大麦(青稞)赖氨酸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在青稞主种植区选取了83个样点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形成了藏中和藏东2个青稞赖氨酸含量高值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赖氨酸含量在海拔2 700 m以下和4 200 m以上分别形成2个高峰区;影响青稞赖氨酸含量的环境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土壤全氮含量年均日照时数年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8月平均降水量。由此可见,青稞赖氨酸含量高值分布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交汇的高山峡谷地带,是生态环境最复杂地区,是西藏野生大麦群体发现地之一。环境对青稞赖氨酸含量有重要影响,其中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全氮含量、年均日照时数、年均降水量。本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青稞育种、栽培和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