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3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5篇 |
农学 | 76篇 |
基础科学 | 106篇 |
81篇 | |
综合类 | 694篇 |
农作物 | 70篇 |
水产渔业 | 67篇 |
畜牧兽医 | 315篇 |
园艺 | 131篇 |
植物保护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01.
野生早樱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早樱的嫩枝扦插繁殖试验表明:对野生早樱生根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激素、扦插时间、基质和插穗长短,各因素对生根率的最佳组合为:IBA、8月上旬、梢段、砻糠灰、8cm^2、长15cm、粗细为0.7cm、野生植株、斜口。樱花不定根的产生与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生根形式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两种形式,愈伤组织并不是生根的必要条件,一般形式1-2个芽,也有少数是3个芽;6-12d形成愈伤组织,7-15d可以形成幼根,生根率可达36%-49%。 相似文献
102.
指出了柽柳是宁夏本地的乡土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为了加快柽柳的繁殖速度,提高其硬枝扦插繁殖速率,比较了不同浓度的NAA+IBA混合液速蘸2~3 s后柽柳硬枝插条对其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0 mg/L的NAA+IBA混合液处理柽柳硬枝插条的成活率最高,为95.67%;200 mg/L和清水处理最低。用500 mg/L的NAA+IBA混合液处理柽柳插条的平均分枝(根)数、新生枝(根)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生产上建议采用浓度为500 mg/L的NAA+IBA混合液速蘸处理柽柳硬枝插条,可显著提高其成苗率,有效促进生长,加快繁育速率。 相似文献
103.
1993年-1998年,在山西省沁水县张马地区,对白JiLing(Motacilla alba)和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的巢外育幼进行了观察研究。内容包括亲乌巢外衔食喂幼鸟期、幼鸟离巢后分布、活动情况及成活率等。结果表明:白JiLing巢外育幼期5d-7d,幼鸟巢外死亡率54.3%;金翅雀巢外育幼期6d-8d,幼鸟巢外死亡率为51.6%。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108.
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锡林郭勒盟1990年的TM影像和2009年的资源环境卫星遥感影像,经过目视解译获取锡林郭勒盟土地覆被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气象气候数据等确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因子;采用GIS技术提取指标数据信息,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提取的各生态安全指标因子进行数据处理与转换并建立指标因子的数据库.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9.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随着近几十年石漠化治理的开展,石漠化扩张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极大遏制。以我国典型峰丛洼地地貌的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西畴县近30年石漠化动态变化,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西畴县石漠化形成的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30年间西畴县石漠化演变总体呈现先小幅减少,再扩张,然后大幅减少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1990—2000年,石漠化类型转变主要是轻度和潜在石漠化向无石漠化转移,2000—2010年石漠化类型转变主要是无石漠化向潜在和轻度石漠化转移,2010—2020年石漠化类型转变主要是潜在、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向无石漠化转移; 从空间上来看,西畴县石漠化分布北重南轻,在石漠化治理成效上,整体都呈现好转,石漠化改善面积为850.183 km2,在莲花塘乡西北部、新马街乡的东北部、鸡街乡和西洒镇的交界处也存在零星恶化,恶化面积为51.715 km2。(2)1990—2020年30年间,西畴县石漠化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到2020年西畴县无石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940.854 km2,共有648.476 km2的石漠化土地转化成无石漠化土地;(3)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表明西畴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坡度和GDP交互作用(q=0.645),人口密度和GDP交互作用(q=0.639)这两对组合。(4)通过编程在遥感计算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上在线获取和处理遥感数据,可以较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云计算实现石漠化表征因子的提取,解决相关地学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0.